黄金存美有风险?中国全力推进黄金托管新体系,撼动美金融霸权
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国际金融圈震动,中国央行正在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吸引友好国家央行来购买黄金并存在中国境内。 其中至少有两个东南亚的国家对此事件表现了出浓厚兴趣。 这预示中国正在对美国和英国长达百年的黄金托管垄断地位进行挑战,试图成为世界黄金的“新管家”。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综合国力和特殊地理位置,长期成为世界各国存放黄金储备的首选。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地下25米处的金库,储存着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5750吨黄金。 这种格局的形成源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
大宗黄金运输和储备不易,为省去麻烦,各国选择将黄金继续存于纽约。 然而,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透支了美国信誉并混乱财政政策,加剧了各国对美黄金储备安全性的怀疑。
截至2024年底,美国以8133.46吨黄金储备位列世界第一,相当于其后三个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储备量之和。 但美国作为保管国的信誉正受到质疑:美联储多次以“可能对金库造成安全隐患”为由拒绝德国央行查看黄金的请求。
2025年初,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正掀起一场“黄金回国”运动。 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印度、沙特、埃及以及多个非洲国家都撤回了或宣布撤回存放在美国和英国的黄金储备。
2013年,德国发起“黄金回家”运动,计划从美国运回300吨黄金。 冷战期间,德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大量黄金运到美国储存,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几年前,委内瑞拉想运回存在英国的黄金,英方直接以“政治局势不稳定”为由拒绝。 这笔黄金就像是寄存,钥匙不在自己手里。
这等于告诉全世界:美元账户和存在西方的资产,都有被“一键关掉”的风险。 各国开始警醒,纷纷寻找“安全港”。
截至2025年7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已达7396万盎司,连续第9个月净增持。 这种“稳中有进”的增持节奏,既避免了对市场价格的扰动,又实现了黄金储备的稳步提升。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 世界黄金协会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例从2023年的3.9%提升至2025年3月末的6.5%,但仍远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 这表明中国增持黄金的空间依然巨大。
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国际板”和“上海金”定价机制,逐步提升亚洲时段的黄金定价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黄金市场体量庞大。
彭博社报道指出,中国正寻求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直接挑战美国与英国的金融地位。
中国央行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与友好国家央行合作,让它们在中国境内购买黄金并存储在保税仓库中。黄金作为硬资产,放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不仅仅是保存,更是一种战略背书。
如果黄金储备放在国内,可能存在市场不发达的问题;而放在中国,既能享受安全保障,又能利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国际平台。
澳大利亚国家铸币厂主管尼古拉斯表示,中国的举动正在寻求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既能吸引外部资金资源,又能提升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锚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数据显示,中国54%以上的贸易已使用人民币结算。 许多交易绕开SWIFT系统,改用中国的CIPS系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仅次于欧元和美元。 这才是人民币的真实地位,而非SWIFT数据显示的排名第六。
黄金托管体系的建立实质上是搭建一个平行体系,让更多国家能绕开美元清算系统。 这恰恰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西方掌握了全球的黄金定价和托管,伦敦金库和纽约联储几乎是各国黄金储备的集中地。
美国越来越把金融当作一种制裁工具,一旦与它关系不好,存在美国的钱很可能被冻结,就像俄罗斯的遭遇一样。 这种金融武器化的趋势促使各国寻找替代方案。
中国提出的“你们可以放我这”倡议,对于一些长期依赖美元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新选项。 特别是与中国有密切经济关系的国家,如东盟或中东伙伴,它们的黄金放在中国,在贸易和应对美元波动时能多一份底气。
随着德国从美国运回黄金,波兰撤回存放在英国的100吨黄金,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全球金融体系深处发生。 纽约和伦敦作为全球黄金交易中心的垄断地位逐渐削弱,上海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中国推进黄金托管体系的努力与“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形成有机整体。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黄金存放在中国,会如何改变全球金融权力的平衡?
这场变革最终会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多极化的金融世界,还是孕育出新的不确定性?
或许,答案就藏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地下金库那些正被悄悄移出的金条中。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63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