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胖东来:它不是童话,是把人性算到极致的商业阳谋
每次胖东来上热搜,都像一场大型商业魔幻秀。
一群西装革履的CEO,前脚还在PPT里咆哮着“狼性文化”和“极致ROI”,后脚就捧着笔记本,对着胖东来的货架和员工福利,做出一副顿悟的样子。
他们记下了胖东来怎么摆水果,怎么给员工放假,甚至怎么设计厕所的挂钩。
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搞一堆“人性化”的皮毛,开一场“学习胖东来精神”的动员大会,最后发现自己的公司除了多了几个虚头巴脑的SOP,啥也没变,员工该摸鱼还是摸鱼,顾客该跑路还是跑路。
为什么?
他们以为学的是屠龙术,其实连龙长啥样都没搞清楚。
胖东来的核心,从来不是那些能被写进手册的服务细节,而是一套把人性算计到骨子里的“阳谋”。这套玩法,摊开给你看,你都抄不会,因为它的入场券,不是钱,是老板的命。
或者说,是老板的格局。
胖东来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信任炼成实验,它把传统零售业里,商家、员工、顾客这三个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角色,强行摁在了一起,告诉他们:“别内耗了,咱们攒个大局,把外面那些妖艳贱货的盘子给掀了。”
这个局的第一步,是对着消费者进行“降维打击”。
传统商超的逻辑是什么?是信息差。一件商品,进价多少,加价多少,这是商业机密,是利润的源泉。商家默认顾客是傻子,能多赚一块就绝不少赚一毛。顾客也默认商家是骗子,买东西前要货比三百家,生怕自己成了那棵被割的韭菜。
这种关系,就像渣男和捞女的爱情,充满了算计和不确定性,交易成本高得离谱。
胖东来怎么干?直接把底牌亮出来。
“这件商品,进价50,我卖55,就赚你5块辛苦钱。”
“这个玉,行业潜规则加价几倍,水深得能养活一个哥斯拉,我这里就加价20%。”
“茶叶?别人加价500%,我加10%,您看着办。”
这一招,看上去巨傻,简直是商业自杀。但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当你走进一个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甚至连进货价都给你标出来的超市时,你大脑里那个负责“决策”和“比价”的CPU,瞬间就停转了。
你不用再斗智斗勇,不用再怀疑自己是不是买贵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东西放进购物车。这就像你在考场上,学霸直接把正确答案喂到你嘴里,你连草稿纸都省了。
胖-东-来,用“微利”这把刀,阉割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把购物从一场智力博弈,变成了一场无脑的信任充值。
还有那个“后悔药专柜”,更是把这种信任推到了极致。东西用了两年,磨得坑坑洼洼,只要你不满意,拿回来照样给你换。这在传统商业逻辑里,简直是离经叛德。
但它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处理售后,而是为了终结售后。
当一个企业向你释放出“无论如何我都兜底”的信号时,你对它的信任就从理性层面,跃迁到了感性层面。这就像谈恋爱,对方直接把工资卡、房产证全上交,还签了份“出轨就净身出户”的协议。你还会天天查他手机吗?不会了,因为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胖东来用这种看似亏本的买卖,赚到了最宝贵的东西——人心。而人心,是无法用KPI来量化的护城河。
这场“阳谋”的第二步,也是最难复制的一步,是对内改造员工,把他们从打工仔,变成合伙人。
绝大多数公司的老板和员工,本质上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老板想的是如何用最少的钱,让员工干最多的活。员工想的是如何干最少的活,还能保住饭碗。内部的信任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到天际。
为了防止员工偷懒,公司发明了打卡机、KPI、OKR,还有各种神神叨叨的企业文化,本质上都是紧箍咒。
于东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粗暴:分钱。把95%的利润分给员工。
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股权激励,不是年终奖,这是直接把公司从一个人的,变成了一群人的。这就像你玩MMORPG,别的公会会长,天天画大饼,说打下沙巴克,人人有份。而于东来这个会长,是直接把神器和金币,当场就分给了核心团员。
你说,这样的团队,战斗力能一样吗?
当一个保洁阿姨的月薪都能上万,当一个课长年薪几十万,当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为老板的法拉利搬砖,而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时,你觉得你还需要用KPI去考核他们吗?
他们会自己卷自己。
他们看到地上有一根头发,会比老板还着急。他们服务顾客,会发自内心地笑,因为每一个满意的顾客,都在为他们的年终奖投票。
这套体系,直接把最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简化成了一道小学数学题。它绕过了所有复杂的管理学模型,直击人性最深处:利益共同体,才是最牢固的共同体。
所以你看,胖东来的秘密,根本不是什么“爱与幸福”。
它是一套精密的商业机器,用“反商业”的手段,实现了最极致的商业效率。
它对外,用绝对透明和无限责任,击穿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把一次性交易变成了终身绑定。
它对内,用近乎疯狂的利益共享,击碎了劳资双方的天然壁垒,把管理成本降到了最低,把员工能动性提到了最高。
这两个轮子一转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商业闭环:
员工因为待遇好而幸福感爆棚 -> 爆棚的幸福感转化为对顾客的极致服务 -> 极致服务带来了顾客的绝对信任和高复购率 -> 高复购率创造了巨额利润 -> 巨额利润的95%又分给了员工。
这是一个商业上的永动机。
那为什么别人学不会?
很简单。你看看那些去朝圣的CEO们,他们真的愿意把95%的利润分出去吗?
他们学胖东来的免费存包,学胖东来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些都是“术”的层面,是增加成本但能快速看到效果的东西。但一提到分钱这个“道”的层面,他们就沉默了。
因为他们的公司,是资本的,是股东的,是要对季度财报负责的。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服务于“利润最大化”这个核心指标。让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去“收买人心”,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叫成本,不叫投资。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公开了自己的内功心法。这心法只有一句话:“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一群人围着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可以不“自宫”,但我们可以穿上和他一样的衣服,摆出和他一样的姿势,这样看起来也很厉害。
这就是所谓的“瞎积薄发”。
他们不知道,胖东来这套拳,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还在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顾客、员工勾心斗角的时候,它已经一记闷拳,直接打在了人性的要害上。
所以,别再神化胖东来了。
它不是什么道德楷模,也不是什么商业童话。
它只是一个叫于东来的男人,想明白了商业的本质,然后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去执行了这个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把人当人看。
这很难吗?
好像很难。需要对抗资本的贪婪,需要对抗人性的弱点,需要长达几十年的坚持。
这很简单吗?
好像也很简单。就是把原本属于别人的,还给别人而已。
所以真正的考验是什么?是当你有机会拿走全部蛋糕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只掰下属于自己的一小块。能做到吗?做不到。做不到就别再念什么学习的经了,听起来像个笑话。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6921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