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绝境求援,赞比亚半世纪复交,非洲外交棋局暗藏玄机!

说真的,有时候你看国际新闻,就跟看一出精彩绝伦的宫斗剧没啥两样,一举一动全是算计。这不,最近的一幕大戏就发生在非洲大陆,主角是以色列和赞比亚,一个急着在全世界找朋友,另一个嘛,你懂的。

2025年8月底,一面蓝白相间的大卫之星旗,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风中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升起。52年,足够一代人从出生到白头。以色列外长管这叫“重返非洲”,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好像自己是迷途知返的浪子。

老实说,以色列现在的日子,那叫一个惨。加沙的冲突打了快两年,国际形象跌到马里亚纳海沟。联合国那边隔三差五就甩来一份报告,指责他们搞“种族灭绝”,全世界的口水都能把耶路撒冷给淹了。这种被全世界孤立的节骨眼上,别说一个主权国家了,就是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愿意跟他们建交,估计以色列都得敲锣打鼓地庆祝。所以,赞比亚的橄欖枝,对他们来说不只是根橄欖枝,那是救命的稻草。

但问题来了,为啥是赞比亚?这地方有矿还是有油,能让以色列这么上心?嘿,这棋局的妙处就在于此。要看懂这步棋,你得先把镜头拉远,看看赞比亚隔壁住着谁——南非。

南非这哥们儿,绝对是以色列在非洲大陆的头号“黑粉”。他们自己经历过种族隔离的切肤之痛,所以看巴勒斯坦人的遭遇,那叫一个感同身受。国父曼德拉那句“没有巴勒斯坦的自由,我们的自由就不完整”,到现在还是南非外交政策的底层代码。所以,前阵子南非一纸诉状把以色列告上国际法院,这记耳光扇得是真响。在以色列看来,想在非洲破局,就不能跟南非硬碰硬,得玩点“釜底抽薪”的招数。

赞比亚,就是以色列选中的那把“薪”。作为南非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里的铁杆盟友,赞比亚的立场至关重要。以色列这手操作,说白了就是在南非的后院里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以后南非再想振臂一呼、带着非洲兄弟们一起怼以色列,就得先回头瞅瞅自家后院是不是已经“火光冲天”了。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准备跟对门邻居吵架,结果发现他已经把你家孩子哄得管他叫爹了,你这架还怎么吵?

当然,光靠画大饼是请不动赞比亚这尊佛的。以色列的“非洲攻略”向来是一套组合拳。先是用人道主义援助敲开门缝,什么滴灌技术、医疗设备先送上。听着挺高大上,但跟世界银行那种动辄几十亿美金的援助比起来,也就是毛毛雨。真正让非洲一些国家无法拒绝的,是以色列的“硬通货”——武器和监控技术。

你可能不知道,包括喀麦隆、尼日利亚,甚至连公开反以的南非,都曾是以色列武器的大客户。对于那些天天被内乱和恐怖主义搞得焦头烂额的国家来说,以色列的无人机、网络监控系统,那简直就是“平乱神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用了人家的武器,你还好意思在联合国大会上指着人家的鼻子骂吗?这就叫“沉默的伙伴”,大家心照不宣。

更绝的是那些摆不上台面的“秘密交易”。之前就有风声说,以色列曾跟南苏丹和索马里兰这些地方的官员密谈,想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转移”过去,条件是以色列和美国给他们外交承认。这事儿虽然最后被否认了,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种“釜底抽薪”都嫌不够,直接想把“锅”都端走的骚操作,足以让你看清以色列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已经到了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地步。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色列在非洲也曾有过高光时刻。那时非洲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色列作为“新兴国家”的典范,跟不少非洲国家打得火热,在联合国攒了不少票。可惜好景不长,1973年一场“十月战争”,以色列把同属非洲大陆的埃及一顿胖揍,彻底伤了非洲兄弟们的心。乌干达带头,二十多个国家一窝蜂地跟以色列断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加沙冲突,让以色列再次成了非洲的“孤家寡人”。前不久在非盟开会,以色列好不容易弄到手的观察员资格被暂停,外交官被当众请出场外,那场面,尴尬得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窘境,以色列索性也就不装了,不再追求什么“普遍接受”,而是搞起了“精准爆破”。分化、利诱、捆绑,只要能让几个国家在联合国投票时按个“弃权”,就算是一次胜利。去年底联合国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六个非洲国家就投了弃权票,这无疑让以色列看到了希望。

然而,政府层面的握手言和,真的能代表一切吗?在南非、在肯尼亚,支持巴勒斯坦的民间运动风起云涌,声势浩大。对很多经历过殖民和压迫的非洲人民来说,巴勒斯坦的遭遇不只是新闻,而是他们自己历史的回响。

以色列如今在非洲的外交行动,有点像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只不过张骞带去的是丝绸和友谊,而以色列的背包里,除了援助,更多的是无人机和监控系统。靠短期利益和硬实力捆绑的关系,终究是脆弱的。当民众的呼声与政府的决策背道而驰时,这刚刚重建的大使馆,究竟能屹立多久,还真是个未知数。这盘棋,恐怕才刚刚开始呢。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72345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