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九的学霸不碰,你的孩子却上瘾?班主任揭秘手机“淘汰”法则

各位老铁,我是哈哈爸爸,一个在成都教物理的班主任。今天咱们摆点掏心窝子的话,就说说那个让无数家长脑壳痛的“万恶之源”——手机。

我先给你们说个我亲手带出来的娃儿的故事。我们学校有个娃儿,喊他小斌嘛。高一高二在平行班还能排中游,心头还是揣了个“211,985”的梦。结果高三上期,遭班上一个耍得好的带起,迷上了一款游戏。哎呀,这一下,就跟中了邪一样,以前那个眼睛里有光、想冲好大学的娃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课间、饭后,甚至有时候上课都神游太虚,心思全在手机上的“虚哥”。结果咋个?高考,洗白(注:意为完蛋)了。梦想?在手机那个虚拟世界里头,被碾得粉碎。

他后来回来复读,跟我摆心里话的时候,都快哭了。他说:“哈哈老师,手机这个东西,偷走的何止是时间嘛!它把你整个人的‘气血’都抽干了!你坐到教室里,人是在的,魂不晓得飞到哪儿去了,大脑就跟断了电一样,虚得很!”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手机的恐怖,在于它是慢刀子割肉,等你感觉到痛,已经遭割得差不多了。尤其是高中生,青春期自控力本来就是个“软肋”,一遭手机缠上,那基本就是凶多吉少。

我跟你讲,为啥子四七九那些顶尖学霸,你看他们偶尔也耍手机,但不得遭缠住?因为人家从小底子打得好,自律是刻进骨子里的!不自律的,早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被分流出去了,根本走不到顶尖高中那一步!所以,各位家长,娃儿小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图清净,拿个手机、iPad去安抚他!你这是在给他的未来埋雷!手机这玩意儿,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第一,它直接给你“洗脑”。 那些短视频、游戏,都是最顶尖的学霸,研究透了心理学,设计出来专门“收拾”学渣的。算法刺激你多巴胺疯狂分泌,让你欲罢不能。长期下来,你的前额叶(管自控和深度思考的)就遭整废了,专注力?不存在的。

第二,它是个“时间黑洞”。 你想着“就刷五分钟”,眼睛一睁一闭,两个小时过去了。高中三年,天天这样“五分钟”,你算算你比那些自律的学霸少学了好多个小时?这个差距,你拿啥子去追?

最吓人的是它的成瘾性和那种虚假的“爽”感。 学习进入心流状态那种爽,是踏实的,是理直气壮的。但手机给你的爽,跟赌博一样,是虚幻的,等你清醒过来,只剩下空虚和自责。就像我之前陪跑的一个复读生,第一年走读,就是遭手机拖垮的,计划全盘拖延,陷入“清醒着堕落”的怪圈,高考直接崩盘。后来暑假我喊他把数学物理重新过一遍,但我坚决让他父母把他送到一个全寄宿的复读学校去。

为啥?我太清楚了,环境不变,他开学绝对要“原形毕露”。果不其然,换了个没手机干扰的环境,他暑假学的东西和本身的天赋全发挥出来了,第二年高考,直接从大专线冲到了个顶好的双一流!(我私下觉得,他要是早点醒悟,211绝对没问题!)

小斌后来醒悟了,他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游戏,就是一帮学霸造出来,专门‘收割’我们这些学渣的。”

更致命的是,手机会重塑你的“朋友圈”,让你陷入“向下螺旋”!

小斌说,他沉迷游戏后,身边自然而然聚集起的,都是些高三了还抱着手机不放的同学。他们形成个小圈子,互相“安慰”,互相“摆烂”。“你看,读那么多书有啥子用嘛,985出来不一样送外卖?”“现在努力,将来还不是当社畜……”在这种“羊群效应”下,小斌最初那点愧疚心慢慢就麻了,到最后,他从心底开始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当你身边环绕的都是放弃的声音,你离放弃自己,也就不远了。那咋个办呢?

首先,物理隔离是上上策! 可以用番茄ToDo、Forest这些锁机软件,或者更干脆点,学习的时候直接把手机丢到客厅,自己滚到书房或者图书馆去。像我家旁边那个区图书馆,我带了三年毕业班,娃儿些寒暑假天天去,我跟门口的保安大爷都混成老熟人了!

其次,家长要硬气点,立规矩! 每天固定时间段可以用手机,比如晚饭后半小时。手机晚上绝对不能进卧室,放在公共区域充电。规矩定了就要执行,没得商量!

最后,用计划打败拖延! 每天把学习任务列清楚,完成一项打个勾,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比手机里那些虚无缥缈的点赞,爽多了!

总之,老铁们,对抗手机,就是守护娃儿的“气血”和未来。这场仗,家长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帮娃儿一把!(文章很长,建议收藏转发。手机的危害,必须让更多家长看到!)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81724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