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高官资产一夜冻结,俄油跌破底价,基辅ATM机前排起长龙
凌晨两点,基辅街头的自动取款机前站着七八个人。有人裹着外套来回踱步,有人低头刷手机,谁也不说话,就这么安静地等着前面那个大妈取完钱。这场景放在平时不算啥,可11月2日这天不一样——就在几个小时前,莫斯科那边刚把乌克兰一串高官的名字挂上了制裁榜。
总理、财政部长、经济部的头头脑脑,十来个人的账户说冻就冻了。消息传得比官方公告还快,半夜就有人往银行跑,生怕自己那点存款也跟着遭殃。虽说普通百姓的钱暂时没事,但这种恐慌劲儿一上来,谁心里都发慌。
说起来这事也不算突然袭击。早在2018年,普京就签过一份文件,里头写得明白:要是碰上特殊经济风险,该动手就动手。这六年下来,名单越拉越长,你加我一个,我回你两个,像打牌似的越垒越高。两边都较着劲,谁也没想着收手。
这回动作正好卡在关键节点上。美国那边10月23日刚把卢克石油公司拉进黑名单,没过几天俄罗斯的石油价格就掉到今年春天以来的最低点。乌方情报部门的人坐下来算了算账:照这个价格再卖一年,账本上起码要少进来500亿美元。
油价往下掉还不是最头疼的,关键是手里的油越来越难脱手。海运保险被卡住了,老客户在观望,仓库堆着货天天烧钱,俄罗斯那些石油公司现在琢磨的已经不是能赚多少,而是到底卖不卖得出去。
乌克兰这边也没闲着。11月2日上午,基辅政府宣布对等反击,冻结范围从官员扩到企业,还喊话欧盟直接把俄罗斯的银行踢出国际转账系统。话说得很直白:就算伤不到筋骨,也得把现金流掐死。
俄罗斯总理的反应速度挺快。制裁消息公布还不到两天,专机就飞到了北京,第三十次中俄总理会晤摆上日程。能源合同、跨境付款、远东地区粮食运输,这些事都列在会谈清单里。
从北京那边透出来的消息看,俄方想再开一条用人民币结算的油气直供通道,绕开美元。中方倒是挺沉得住气,先看价格条款合不合算,再看运输路线走不走得通,一切按商业规矩来办,不掺杂别的。
要是这条结算通道真能跑起来,对咱们普通人也有影响。国内油价跟着国际市场走,假如俄罗斯的油能便宜点进来,下次调价窗口说不定少涨几毛钱。反过来说,要是制裁把出口量卡死,全球油桶继续紧缺,加油站门口排队的队伍恐怕又得拉长一截。
制裁这玩意儿就像扔石头到水里,波纹一圈圈往外散。欧洲买家抢着买中东的油,中东卖家顺势抬价,亚洲炼油厂的成本跟着往上蹿。最后油费涨、燃气费涨、外卖配送费也跟着涨,兜兜转转还是老百姓买单。
更现实的麻烦在农村。乌克兰农民春播要用柴油,往年从俄罗斯商人那儿进货最便宜。现在渠道被砍了,要么花高价买欧盟的货,要么推迟播种,粮价又多了一个上涨的理由。
咱们能做点啥呢?盯着油价变化,该加油提前加满;多关注国际新闻,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家里常备一周的基本物资,真涨起来也不用半夜去抢货。
回头看这六年的拉锯战,制裁就像慢性病,谁都没被一下子打倒,却在每次加码的时候让普通人先疼一回。下一轮名单什么时候落地,没人说得准。唯一确定的是,钱包在瑟瑟发抖。
你家附近的油价最近涨了吗?这轮制裁战会不会影响到你的日常开销?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8511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