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曾狂言,36小时之内,就可将中国境内的5万个目标全部摧毁

五万个目标,三十六个小时全灭,美国智库摆出这样的数字,可真是敢想。按他们的剧本,F-35和B-21像饿虎一样扑过来,从我国沿海一直打到内陆交通枢纽,一个不落。问题是,这算盘能打得响吗?

先把时间拽回到2023年1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搞了个《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役》,专门推演台海冲突。他们电脑里跑了24次模拟,大多数情况下美军“赢”,但也是惨胜,几百架飞机、几十艘战舰都得搭进去。偏偏他们最津津乐道的不是损失,而是那段所谓的“闪电战”,三十六小时,五万个枢纽目标全部摧毁。

五万个枢纽意味着什么?哪怕按最低标准,一个枢纽两枚导弹,那也是十万枚导弹的量级。美国家底有多少呢?战斧巡航导弹库存不过四五千枚,JASSM-ER的数量也差不多。加一起不到一万枚,和十万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这账连小学生都会算。

造呢?当然能造。可按照美国军工的产能,十万枚导弹,怕是要攒到下个世纪。更别提这是在假设一切优势都站在美军那边的情况下,还不算我国的反导系统。近年来我国反导不断升级,就算美国真拿出了十万枚导弹,也没法一次性让全部目标消失。

还有个物理问题。发射十万枚导弹,就算美国动用所有平台,不停地发射,那三十六小时也是极限操作。可这些平台自己怎么保命?反导一开火,第一轮就能让不少发射阵地变废墟。美国的推演干脆忽略了这些现实,还对后勤保障轻描淡写。导弹不是只会飞,它要运输、装载、瞄准、发射,实战下协调复杂度是几何倍数翻倍。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场景设定里,美军提前十五天知情。十五天!这不是情报界的奇迹就是天方夜谭。现实战争中提前几小时都难,更别说两周。而且我国行动的保密和机动性配合北斗系统,就算真被他们提前知晓,还能精准瞄准吗?GPS也得实时更新图像,我方的电子干扰会让这些“智能武器”瞬间变成瞎子哑巴。

他们还低估了我国海军的体量和质量。到2025年,我国舰艇总数787艘,总吨位世界第一,还有万吨级驱逐舰列阵。这不是写报告时用来凑字数的装备,而是实打实的战斗力。

美国玩这种报告不是第一次。当年对着苏联也是先夸大威胁,再用来推动军费上涨。如今把苏联换成中国,目的还是那一个,逼国会多掏钱。这些智库大多是纸上谈兵的专家,爱在报告里抛“降维打击”这样的词,可如今是信息战的时代,他们还沉迷炮弹的快感。

就算他们的武力条件都满足,这推演也绕不开一个漏洞。人心。计算机能模拟弹道,测算速度,甚至防御强度,但没法算出一个民族在危难时的凝聚力。从抗日烽火到抗美援朝的冰雪,中华民族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真到美智库设想的局面,他们面对的不只是百万雄师,还有十四亿人的血肉长城。

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推演都无法量化的战场变量。它不会出现在导弹列表,也不会体现在舰艇吨位,但它能左右战争的走向。

美国的推演虽热闹,本质上是心理战的一部分,纸面上的恐吓而已。我国如今不论经济还是军力,和美国差距已不大。大国博弈早已不仅限于军事桌面,而是转向科技竞争和国际影响力的较量。当美国还在翻旧剧本找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已在布局更长远的未来。

纸上的威胁,落到现实中就露馅。合作才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互相较劲或许避免不了,但想用三十六小时、十万枚导弹“解决问题”,只能是他们自己在做的春秋大梦。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893920.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