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急警!AI狂潮恐步1999泡沫后尘,五大警示信号亮起,但派对或才到中场?

当整个市场都在为AI的未来高唱赞歌,恨不得把股价推上月球时,高盛的策略师们却像个冷静的旁观者,突然敲响了警钟。他们直截了当地指出,眼前这场AI狂欢,跟2000年那场史诗级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景象,相似得让人心里发毛。

高盛的报告里,把当年泡沫破裂前的五大关键警告信号给翻了出来。这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提醒所有人,历史的“回响”已经悄然出现,一些熟悉的剧本似乎正在重新上演。投资者们具体应该关注什么?这五面“狼烟”已经升起,值得每个人瞪大眼睛。

狼真的来了

第一个信号,就是失控的投资。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吗?那时候对科技设备和软件的投资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电信和科技领域的投资一度占到美国GDP的15%左右,一个吓人的数字。而现在呢?亚马逊、Meta、微软这些巨头,预计到2025年,光是资本支出就要砸进去近3500亿美元。钱像潮水一样涌入AI领域,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第二个信号,是利润的背离。历史告诉我们,在1999年泡沫的顶峰之前,企业的盈利能力其实早在1997年就见顶了。也就是说,在公司越来越不赚钱的时候,股价却在疯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反观今天,虽然财报上的利润率看着还不错,标普500指数的净利润率甚至高于五年平均水平,但这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接下来是债务这把枷锁。当年,投资飙升加上盈利下滑,逼得企业只能大举借债,最终在2001年引爆了危机。现在,一些苗头也出现了。比如Meta为了它的AI大计,前阵子就发了300亿美元的债券。用债务给梦想续命,这操作听着就让人捏把汗。

第四个“燃料”,是宽松的货币政策。90年代末,美联储的降息周期给股市添了一把大火,直接把泡沫吹得更大。而现在,美联储又一次开启了降息的大门。历史会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没人敢打保票。

最后,是市场悄悄出现的“裂痕”。即便在当年股市最狂热的时候,信用利差——这个衡量市场风险偏好的指标——其实已经在悄悄扩大。这说明,一部分聪明的钱已经开始嗅到危险,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而最近几周,我们看到今天的信用利差也开始上扬了。

等等先别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脊背发凉,感觉泡沫马上就要破了?别急,高盛报告里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此。在把气氛烘托到顶点之后,他们话锋一转,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单纯估值高,并不等于世界末日级别的“宏观泡沫”。

高盛的策略师们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其实不是1999年,更像是泡沫中期的1997年。说白了,狂欢可能才到中场,现在就离席,可能会错过最精彩的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把刚才那五大信号又重新审视了一遍,但这次是从另一个角度。

先看投资。虽然科技巨头们花钱如流水,但AI相关投资占整个经济(GDP)的比重,跟2000年那会儿比,还差得远呢。当年的投资是全面开花,有点泥沙俱下,而现在更像是几个“超级巨头”在引领,范围和广度都更温和。

再看盈利。跟90年代后期利润被不断上涨的工资侵蚀不同,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工资增长正在放缓,企业的利润率依然非常稳固,基本面要健康得多。股价的上涨,背后有实打实的利润在支撑。

至于债务问题,虽然Meta发债引人注目,但放眼整个企业界,大家的日子还过得去,整体还处于财务盈余状态。大部分科技公司主要靠的是自己赚来的自由现金流,而不是靠借钱度日,资产负债表普遍强健,远没到当年那种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外部环境和风险指标也大不相同。当年有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事件,把大量资本赶进美国避险,催生了泡沫。现在缺乏这样的催化剂。而且,市场的风险指标,比如信用利差和波动率,虽然近期有抬头,但整体还趴在历史低位,这更像是1997年的市场状态,而不是1999年那种风声鹤唳的时刻。

派对还没完但音乐变了

所以,结论就是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高盛的报告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他们告诉你现在是1997年,是为了让你别慌着跑路,但更重要的潜台词是:小心,1998年那个关键的转折点可能正在向我们走来。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1998年,正是泡沫从早期走向后期的分水岭。高盛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1998年式”的信号,预示着游戏规则可能要变了。

首先,AI领域的投资计划正在明显加速,这会持续推高资本支出。其次,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虽然还不错,但那个“盈余”正在被快速消耗,已经快要接近20年来首次转向“赤字”的临界点了。科技巨头的家底,也不像过去那么厚了。

更关键的是,债务融资的趋势在抬头。不只是发债,像数据中心这种重资产投资,对债务的依赖越来越高,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些类似“供应商融资”的复杂玩法。钱,正在变得越来越烫手。

外部环境也在悄悄变化。美联储的降息已经启动,同时,来自中东、日本等地的外国主权基金,已经宣布了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如果这些钱真的涌入市场,会不会扮演当年“外部资本”的角色,给市场再添一把火?这一切都让未来充满了变数。

结语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怎么办?高盛的这份报告,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一份复杂的路线图。它告诉我们,派对还没结束,但聪明的舞者应该开始留意音乐的变化了。

核心思路就是“攻守兼备”,别急着离开舞池,但要换一种更灵活的舞步。

进攻端,既然市场波动率还很低,可以利用一些成本更低的期权工具,继续分享AI上涨的红利,同时又能把下行风险给锁住。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去“赌”,而不是把全部身家押上去。

防守端,则要未雨绸缪。历史表明,即使在牛市里,随着债务增加,信用利差也可能扩大。因此,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提前为信用利差扩大或市场长期波动率上升买点“保险”,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对冲策略。

总而言之,AI的狂潮远未到终局。重要的不是去猜顶在哪里,而是在看清自己所处的时间坐标后,既能享受当下的狂欢,又为随时可能到来的转折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或许才是穿越风暴,笑到最后的关键。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905660.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