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装扮下的铁腕颠锅,一位母亲的江城创业记

夜幕刚落下锅底般浓稠的深蓝,汉阳区桥机路就窜起油锅爆炒的香。人堆扎得最紧实的那处,唐应两口锅颠得火星四溅。生客探头一看就惊着了:“嚯!穿缎面裙子炒粉的老板娘?”老主顾早习惯这阵仗:“排着吧,她那锅铲使得跟花枪似的。”

顾客把摊子裹得水泄不通。眼瞅着粉盒一层层码高,“快点炒,等半天了”的抱怨混在油锅里炸开;也有人看得入迷:“颠锅这功夫真练家子,太利索了!”角落里的老街坊倒心疼:“闺女,天天这么抡锅,老了手可怎么熬?”这些声音全钻进唐应耳朵,她腕子一沉,整锅粉腾空翻了个滚儿,油星子溅在她粘了粉粒的裙摆上。从东莞挪到武汉夜市这口锅前,图的就是离孝感老家的娃近点儿。每次拎行李箱要走,孩子就拖着拉杆不撒手:“妈,别走了成不成?”这话刀子似的扎心窝。她在东莞拼了二十四年,毛线厂的机器声还没散尽,又熬成了美甲店主,末了抓着锅铲站街边。挣的钱愣是攒不下半片瓦——东莞城里车水马龙,住着就是没个落地生根的滋味。

“天价炒粉”那盆污水去年泼得她站不稳当。直播间里“28元抢钱”的弹幕刀子似地戳,害得她胃绞着疼。躲回老家缓了几个月才喘过气。为啥非要往武汉扎?房租水电两千多,摊租三千块,养着两娃啃书本,这账本她心里门儿清。有人嘀咕她衣裳光鲜肯定捞了大钱,唐应腕子一抖,粉条精准落进盒里:“这裙子不到一百块!干美容行当的,总不能披个麻袋颠锅吧?”

七年间每晚几万次颠勺磨得她手腕肿成馒头。腱鞘炎发作时眼泪砸进油锅滋啦响,想到娃的学费单子,硬是扛下这钝刀子磨肉的苦。“吃不了的早跑光了,扛住的人心里都揣着担子。”她对拎锅的艰辛太了然。有人学艺半道溜号,有人撑住支起新摊,热锅热灶前众生相照得透亮。

现在直播间飘过几句酸话,她眼皮都懒得抬。锅铲翻飞间,满脑门就琢磨:今天的粉钱够不够凑笔房款首付?橱窗带货几小时卖几十块,平台83万粉丝的动静也没让她多落几个子儿。最实在的还是手里这把磨光亮的铁铲——一铲一铲把孩子的未来炒进热粉里。夜风裹着豆芽香气卷过街角,她脚腕磨得生疼却站得溜直。锅台燎出的青烟卷着“归家”两个沉甸甸的字,融进江城湿漉漉的晚雾里。铁锅撞击灶台的脆响在街灯晕染下砸出一圈圈光痕。这烟火气里颠动的,何止是一碗生猛的江湖粉?分明是千万个漂泊者的归途。

#热点观察家#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11879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