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越军春节停战,军长傅全有派人侦察,3条军情让他冷汗直冒
前言
1985年春节前后,位于中越边境老山前线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战场的宁静绝不意味着安全,很有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的风暴,就在这样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越军突然有所动作。
通过电台广播,越军向老山前线我军传递了一个消息:
“为了使越中人民过好传统的春节,建议从元月16日起至2月26日,双方在边界停火。”
位于老山前线,事实证明,傅全有的警惕是正确的。
这场名留战史的“春节停火”的泡沫,究竟是如何被戳破的呢?
为国征战
1984年7月,原南京军区第一军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成为第一批入滇轮战的部队。
第一军在过去的战争历史上,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他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贺龙在湘西创建的红二方面军,解放战争时期被编入西北野战军战斗序列,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命令,原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隶属于第一野战军。
时任第一军军长的傅全有将军是我军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1983年5月,傅全有将军调任第一军军长,接到命令入滇作战时,傅全有将军接任第一军军长才刚一年多。
接到中央军委与南京军区命令后,傅全有将军立即召集全军,并与军政委、参谋长吴铨叙、副参谋长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等军领导商量,着手进行了各项战备工作。
参加轮战的第一军部队,分别包括,第一军军部及军直分队,下辖的第1师、第12军的36师、军区炮兵第9师共26624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抽掉各军区精锐组成的昆明军区数支侦查大队以及工程兵部队。
第一军全军上下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从熟悉山地丛林作战,到全军思想教育,树立了全军官兵敢打必胜的雄心。
尽管第一军在战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注意便会吃亏。
这一变化也直接引起了对面敌军的注意。
1984年7月12日,越军派出了加强师以上建制的部队,准备对老山我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在我军猛烈反击之下,越军的偷袭失败,随即开始酝酿下一次反扑。
1984年8月召开了军事会议,制定了“第三战役计划”,决心以堑壕战为主,在前沿发掘战壕一直延伸到我军阵地上,利用小股部队偷袭的方式,向我军发动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我军就采取这种挖掘堑壕的作战方式,深入到敌军阵地上,辅以小股部队配合大部队发起进攻,使得国民党军无法发挥火力上的优势。
第一军接防阵地以后,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要知道当时越军已经持续这种战术5个多月了。
尽管第一军在傅全有的指挥下,我军防守越来越处于有利地位,但在疏忽大意之下,却也吃了一个大亏。
傅全有将军也发现,敌人在此地的反扑比较频繁,鉴于这种情况,第一军想通过一次主动出击,来改变该地区的防御态势,稳固现有的防御阵地。
然而,第一军接防阵地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还来不及熟悉地形,尽管第一军这一战在战略上是起到一个积极作用,但遗憾的是,第一团出击分队在12月24日凌晨出动后,直至天亮以后才发现,待机的位置不正确,再横向转移时,被越军的炮兵察觉。
这一战,第一军吃了不小的亏,造成80余人伤亡,受到了昆明军区严厉批评。
到1985年后,我军已经在战略上形成了主动。
阴谋乍起
第一军接管阵地以后,深受越军在松毛岭、那拉阵地634高地至116号高地、143号至541高地、148号至142号高地前沿的”三道生死线“,然而傅全有将军采取了较为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奇迹般的全部夺了回来。
1985年1月13日,越军通过广播电台向我军传递消息:
“为了使越中人民过好传统的春节,建议从元月16日起至2月26日,双方在边界停火。”
可是在战时,傅全有将军的心里一刻也不敢松懈。
事实上,傅全有将军决心,趁敌人发起进攻之前,积极防御的同时,迅速组织一次突袭,拔掉越军前线若干要点,改善阵地防御态势。
到1月15日之前,双方都攒足了劲儿。
1月15日凌晨,侦查分队传来消息:
当面越军投入了8门苏联刚援助的BM—21式火箭炮;越军利用土工作业,构筑了一道长达50公里的交通壕,对解放军28处前沿阵地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越军122团,149团,153团,876团,821特工团全都在662.6高地一带集结。
越军为了这次突袭,可以说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先是在战前释放假消息诱骗,诱使我军停战,然后在集中火力,可以说是打得好如意算盘。
尤其是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如果此高地一旦失手,松毛岭就有可能不保,紧跟着那拉地区也有可能失守。如果敌人目标一旦达成,我军将不得不后撤,丢失大片国土。
就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越军已经按照他们战前的准备,向我军发动进攻。
越军集中防守阵地的1师1团2营立即投入到反击作战中,艰难防守16小时,为大部队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老山右翼发起进攻的1团、3团顶着敌人的炮火,仅用了2小时25分就占领了位于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并且还将前沿推进至74号高地。1团9连精心编制了几支突击队,采取秘密行军的方式,顺势攻取了2号、3号无名高地。
1月16日凌晨,越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2号、3号无名高地发起进攻,1团9连坚守高地,顽强阻击敌人,考虑到前线战况惨烈,第一军适时派出了援军部队。
根据老山战区的地形特点,各炮兵团各自负责其防区的伏击任务。即,每个炮团都在越军重型炮兵部队及其后勤部队必经之路上,设置两个伏击圈。当目标进入伏击圈后,立马实施炮火覆盖。轻炮兵部队主要配合步兵防守阵地。
之前情报中,有越军配备的苏联援助的BM-21式火箭炮,这种火箭炮拥有很大的威力,20秒就能完成一次齐射,覆盖前沿阵地,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火箭炮是装在汽车上,打完了就跑,很难抓住他们的行踪。
为了找到越军的重炮阵地,傅全有将军选择了暂时的忍耐,一面下令前沿继续顽强死守,一面下令侦查分队密切注意。
激烈战斗
到1月18日上午,前沿将士们集中兵力,向越军占据的高地发起反冲击,双方互有伤亡,战斗呈现出焦灼态势。
可这时前沿大部分士兵与敌军已经混淆在了一起,如果动用重炮部队,很有可能会误伤自己的同志。
1月18日下午2时,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傅全有将军精神为之一振。
傅全有将军紧紧地盯着地图,越军这一次既然出动了火箭炮部队,那么就别想再隐匿踪迹逃走,考虑到越军火箭炮部队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既然它已经扎堆的出现,干脆各团也就不要再管自己的伏击圈,集中全部精力全力应对1号伏击圈。
越军没了火箭炮,也等于没有了最后的依仗。
这场与越军的战斗持续了4天,从1月15日开始,一直到1月18日落下帷幕,我军与蓄谋已久的越军交手,双方打得有来有回,但我军整体上来看,要占据一定的优势,越军参与作战的122团、149团、153团、876团2营、821特工团1营均遭到重创,共歼敌1356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以及军事物资,还顺势夺取了越军控制的前沿高地几处,稳固了我军的防御纵深。
而经过这一战以后,第一军也牢牢掌握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越军821特工团一个分队摸到了我1师防区1247高地,召唤炮兵突袭了我1团榴弹炮阵地,造成我军榴弹炮投入战场以来最大的损失外,战场上几无太大的变动。
傅全有将军率领的第一军,从1984年12月进入老山前沿阵地,一直到1985年6月撤离前线,在长达半年的作战中,没有丢失一处阵地,没有一个士兵被俘,没有一个人违反军机,以铁血战功书写了第一军光辉的历史,顺利的完成了轮战任务。
同年,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成立新的成都军区,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王成汉调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工作,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任中顾委委员,原昆明军区司令员谢振华力荐傅全有担任重建后的成都军区司令员: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归昆明军区指挥的解放军第一军军长傅全有表现不错,可以作为合并整编后的成都军区司令员人选。”
这一年,傅全有将军55岁。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12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