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最小红军向轩七岁入伍九岁征途,1955年荣获何种军衔

参考来源:中国军网、澎湃新闻、《解放军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权威媒体资料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1955年9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灯火辉煌,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的授衔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当宣读到一个名字时,在场的许多将军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目光中满含着敬意和惊叹。

这个人就是向轩,一个从7岁开始拿枪打仗、9岁踏上万里长征路的传奇战士。

当他胸前别上崭新的军衔肩章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起来普通的中年军官,竟然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战士。

可是,这位经历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在1955年的授衔中究竟获得了什么军衔?

为什么会让在场的将军们如此震惊?

【一】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要说向轩的故事,得先从他的家族说起。

1926年春天,湖南桑植县的一个普通农家里,向轩呱呱坠地。

他的母亲贺满姑,是开国元帅贺龙的五妹,人称"湘西双枪女侠",一手双枪使得出神入化。

有人开玩笑说,向轩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加革命"了。

贺满姑怀孕期间,依然挺着大肚子跟着游击队上山打游击,枪声就是向轩最早听到的"摇篮曲"。

1928年,因为叛徒告密,年仅2岁的向轩和母亲一起被国民党军队抓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贺满姑宁死不屈,最终被敌人残忍地处以极刑。

年幼的向轩虽然还不懂事,但母亲的惨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母亲牺牲后,大姨贺英用重金将向轩兄妹几人赎了出来。

从此,贺英就成了向轩的第二个"妈妈"。

这位女中豪杰不但照顾着向轩的生活,还亲手教他学会了射击。

【二】七岁小兵的绝地求生

1933年5月,因为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敌军重兵包围。

贺英在激战中不幸负伤,眼看着敌人越围越紧,她知道这次在劫难逃了。

关键时刻,贺英把7岁的向轩叫到身边,将一把手枪和一个布包塞到他手里。

布包里装着2枚金戒指和5块银元,这是贺英身上所有的"家当"了。

"赶快走、赶快走,去找大舅、找红军报仇!"贺英强忍着不舍,用力推开向轩。

小小的向轩含着眼泪,拿着那把对他来说显得有些沉重的手枪,在枪声中踉踉跄跄地逃出了包围圈。

追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危急关头,7岁的向轩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枪,对着追兵就是一枪。

也许是小孩子的举动太出乎意料,也许是那一枪真的吓住了敌人,追兵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

向轩趁机拼命奔跑,最终逃出了敌人的魔爪。

失去了第二个"妈妈"的向轩,拖着受伤的右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大舅贺龙。

看着这个满身是血、瘦小如柴的外甥,贺龙的眼睛湿润了。

7岁,一个本该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年纪,向轩却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三】九岁长征路上的"小大人"

向轩参军后,很快就在红军队伍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先是在贺龙身边当勤务兵,后来又被调到通讯班当通信员,很快就当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长。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在贺龙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年仅9岁的向轩,成为了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

长征的艰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前面的人把草叶吃光了,后面的人就只能啃草根;没有草根,就只能剥树皮充饥。

向轩的个子小,腿不够长,走相同的距离比别人更费力,但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部队专门拨出一只毛驴给几个最小的孩子轮流骑,向轩却主动让给了其他人。"

我的腿受过伤,但还能走路,毛驴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个9岁的小战士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四】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

1936年10月,10岁的向轩跟着队伍胜利结束了长征,来到了延安。

1940年,14岁的向轩主动请缨前往抗日一线。

在358旅警卫连,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开始,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很快升任副连长。

向轩从小就学会了一个道理:"打仗不要怕死,越怕死越要死。"

这句话伴随了他整个军旅生涯。

在一次次战斗中,他的身上留下了26处伤疤,右眼在战斗中几乎失明,颈部、后背和腿部还有一些弹片终生无法取出。

在荔北战役中,他遭遇了军旅生涯中最大的危险。

当时敌人据守坚固工事,身为工兵连连长的向轩,用改装土炮轰击敌人碉堡。

就在爆破成功的瞬间,敌人的反击来了,向轩身上多处中弹,右眼几乎被打瞎。

那么,这位从7岁开始就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老兵,在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时,究竟获得了什么样的殊荣?

【五】1955年的历史性时刻

1955年9月,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这一年,新中国决定实行军衔制,军衔制的设立分为6等19级: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当向轩的名字在授衔名单中被宣读时,在场的人都忍不住侧目而视。

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中年军官,竟然被授予了中校军衔!

要知道,中校军衔在当时的军衔体系中属于校官等级,是对那些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考验、具有丰富军事经验和卓越贡献的军官的认可。

【六】震惊全军的原因

为什么向轩获得中校军衔会震惊全军呢?

原因就在于他那堪称传奇的军旅生涯。

从1933年7岁参军算起,到1955年授衔时,向轩已经在军队中服役了22年。

这22年里,他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以说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参军时只有7岁,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战士。

当其他人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他就已经拿起了武器,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战斗。

在长征路上,9岁的向轩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这种毅力和坚韧让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更是身先士卒,身上的26处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时在场的将军们都明白,这个中校军衔对于向轩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他从童年开始就献身革命事业的最高认可。

在那个年代,能够从7岁就开始为革命奋斗,并且坚持到胜利的人,全军也找不出第二个。

【七】晚年的坚守与传承

1982年,向轩从四川省军区成都军分区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的岗位上退休。

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对军队建设的关心从未减少。

"万千河流汇大海,一切根源在连队。"

这句话,向轩在晚年时经常提起。

他认为,基层连队是部队发展的根基,一定要重视连队建设,重视基层干部的培养。

向轩的儿子回忆说,父亲经常给他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希望后辈能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023年2月10日下午,这位传奇的老红军在成都安详地走完了97年的人生历程。

【八】历史的启示

向轩的故事告诉我们,和平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无数像他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从7岁拿起武器到97岁安详离世,向轩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什么叫做坚守。

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7岁的孩子是如何承受起家国重担的。

但正是有了无数个像向轩这样的"红小鬼",中国革命才能够最终取得胜利。

向轩获得中校军衔之所以震惊全军,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龄小,更是因为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向轩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离去。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功臣。

向轩的名字,将永远闪闪发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5318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