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可能要大跌了!全国92号汽油或将全面回到6元时代,这将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点

“10月23日,欧美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落地,国际油价单日暴涨超过5%。 然而,这种兴奋只持续了不到一周。 随着印度炼油企业迅速找到‘非受制裁实体’继续采购俄罗斯原油,市场发现,每天可能有50-100万桶的俄罗斯石油只是暂时‘搁浅’,而非永久消失。

这像极了过去几年制裁故事的重复上演:雷声大,雨点小。 最终,这些被制裁国家的石油,总会想方设法流入市场。 ”

十月国际油价的月度账单,是一根长长的下影线。 虽然全月最终收跌,已是连续第三个月下跌,但比起月中的深跌,2.5%的月度跌幅显得温和了许多。

这种走势背后是多空双方的激烈拉锯。 十月上旬,油价一度跌至四个月新低,WTI甚至跌破每桶60美元。 但到了下旬,风云突变。 欧美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的消息,像一针兴奋剂,刺激油价强势反弹。

市场的情绪被基金持仓报告忠实记录。 在截至10月28日的一周内,投机资金在布伦特原油上增加了近12万手净多头寸,将净多头持仓推高至17万手以上。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此前一个月,这些资金刚刚减持了20万手的净多头寸。 这种剧烈摇摆,清晰刻画出交易员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地缘政治已成为油市最不确定的变量。 10月31日,美国《迈阿密先驱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决定袭击委内瑞拉军事设施,可能“数日甚至数小时内”行动。 油价应声冲高1美元。

几小时后,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被记者问及此事,直接否认:“不,这不是真的。 ”但市场并未完全放松警惕。 毕竟,今年6月底特朗普也曾表示无意打击伊朗,但周日B2轰炸机就出现在了伊朗核设施上空。 油价在冲高回落后,仍保留了一定的风险溢价。

对俄制裁的影响同样复杂。 制裁公布初期,市场预期俄罗斯石油出口将遭遇重创。 印度炼油企业一度传出准备将俄石油进口量降至“接近零”。

但局势很快逆转。 随着印度与美国关税谈判遇挫,印度最大炼油企业已从非受制裁实体采购了5船俄罗斯原油。 制裁似乎再次走上了老路:它增加了交易成本,改变了贸易流向,但难以在总量上成功封堵俄罗斯的石油出口。

10月初,OPEC+决定11月增产13.7万桶/日。 最近,它再次决定12月继续按同样幅度增产。 然而,与增产公告同时发布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暂停”信号:OPEC+同时决定,在2026年1月、2月和3月暂停增产。

这一“边走边看”的策略,揭示了产油国联盟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它们需要通过逐步增产收回市场份额,增加收入。 2025年以来,OPEC+已累计将产量计划提升了291.1万桶/日,截至9月底实际产量增长了211万桶/日。 但另一方面,它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原油市场正处于“供应过剩最为明显的阶段”。

暂停明年一季度的增产,被市场解读为一个保护性举措。 OPEC+自己似乎也担心,季节性需求低位的明年一季度,市场可能难以承受更多的供应增量。

国际能源署(IEA)在10月的报告中指出,石油市场自年初以来一直处于供应过剩状态。 它预测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将超出需求近400万桶/日,这种程度的过剩将是史无前例的。

具体到第四季度,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经济师刘凯雷判断,全球石油需求量将环比回落50万桶/日,而供应量环比增加70万桶/日,产量大于需求量约280万桶/日。

需求端也在发出疲软信号。 欧美石油消费旺季结束,北半球夏季出行高峰带来的燃料需求增长已消退。 全球炼厂进入季节性检修周期,进一步抑制了原油加工需求。

最近两周的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提供了一些短期安慰。 原油库存下降,全口径油品库存也大幅下降。 不过,这种去库主要得益于美国出口增加,而非国内需求的强劲提振。 同时,浮式储油数量依然庞大,暗示全球供应依然充足。

投机资金的动向则放大了市场波动。 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10月最后一周,布伦特原油投机净多头寸大幅增加11.9万手。 但这种仓位的剧烈变化,更多反映了市场对短期消息的膝跳反应,而非对长期趋势的坚定看好。

10月,中美经贸摩擦经历了一场过山车。 特朗普一度威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紧张局势引发市场担忧,油价随之暴跌。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84350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