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获得过一架原版英式鹞式垂直战机,为啥却没有成功仿制?
我军其实早在1996年就得到过一架英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实物,但是现在只能当做展品摆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里。
不是中国逆向工程用不到这架“鹞”式上面,要知道我们当年仅凭从乌克兰拿到的苏-33工程样机就逆向工程设计搞出了自己的舰歼机歼-15,性能还远优于俄版同款机,所以不是全是能力的问题(当然,当年也确实有能力方面的原因在),而是其它原因。
我查了查资料,发现可以简要归纳为几点:
1、英国人给我们这架“鹞”式飞机的时候,已经拆掉了雷达与所有航电设备,尤其是最重要的“飞马”发动机,但是保留了前面巨大的风扇,所以会看起来好像飞机很齐整,但是有外壳没“内容”,仿制起来困难重重;
2、当年中国航发研制能力太弱,造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其实还是最近10年间的事情,所以当年想造出供给垂直起降飞机用的特种发动机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看过当年在歼-6机身上装4个大型升力风扇的图片就知道技术差距有多大了;
3、战机的短距起降能力提升了,对于垂直起降的意愿就降低了,因为超音速战机短距起飞能力大幅提高,所以在机场跑道被炸毁场景下而被迫原地起飞的可能性概率太低了,所以对此的需求意愿就变小了;
4、当年一没航母二没两栖攻击舰,甚至说连先进的护卫舰都才刚开始下饺子,自然也就没有这种垂直起降飞机的应用载体与场景;
5、有航母了,为啥还不搞。因为研究了美军的F-35B(垂直起降型),发现性价比低,载荷减少了1吨、作战半径减少了500公里、维护成本却上升了30%、单机成本更是贵出几千万美刀,所以算盘珠子一打下来,感觉还是不划算,宁可先搞滑跃与弹射。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当年一没钱、二没能力、三没实际需求,所以就是有个实物模板摆在那里,我们也空费力气,不如集中力量办大事,先搞当年我们能直接用得上的。
那现在有钱有技术了,而且也有自己的航母了,还会不会再搞出个歼-35C(垂直起降版)版本出来呢?
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了,因为电磁弹射技术既然已经突破且世界领先了,重载满油舰载机才是王道,这时候再搞个低速且性能打折的垂直起降版并不划算,毕竟连076都装电磁弹射器了,未来更多的无人机系列配合有人机才是空战主流,硬要为现在的滑跃航母及大平板再搞一型飞机出来,就有点飘的感觉了啊,有这个钱与时间,不如多上大型航母与大平板,有人机与无人机搭配着一起上,感觉这才是未来海空军想要的东东。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22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