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统治力了!如今的曼联是刮刮乐,让人又爱又恨。
当那记头球在读秒阶段砸进热刺网窝的时候,老特拉福德山呼海啸,但你仔细听,那声音里夹杂着一丝迷茫。
这到底是绝地反击的狂喜,还是又一次从ICU门口被抢救回来的后怕?
2-2,一个看似不坏的结果,却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这支曼联光怪陆离的现状:他们确实走上了一条新路,一条崎岖、颠簸,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大道。
咱们先把时钟拨回到80多分钟,那时候,场上的气氛可不是这样的。
B费那个准单刀,踢得像是在给门将递交投降书;还有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大个子前锋塞斯科,两次黄金机会,一次犹豫到被后卫把球从脚下“借”走,一次干脆把自己整伤了,最后时刻让球队少打一人。
我当时就想,这哥们儿是来踢球的还是来上演黑色幽默的?
你要是跟我说这是顶级联赛前锋,我宁愿相信圣诞老人真的会驾着驯鹿来送礼物。
这就要说到阿莫林了,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他的操作。
看见他用一个冲击力尚可但脚下像踩着棉花的塞斯科,换下能搅和、能拿球的库尼亚时,我就跟旁边的哥们说:“完了,准备丢球吧。”
果不其然。
这几乎成了曼联的保留节目,一换人,防线就集体断电。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临场调度,就像是在玩俄罗斯轮盘,全凭运气。
上场打森林,人家一堆大高个,他偏不用马奎尔去砸头球,非要上个技术流的约罗,结果被人两个角球锤得明明白白。
这场对热刺,明知道对方打的就是你身后,玩的就是速度与激情,他反而把移动缓慢的马奎尔摆上去,让更灵活的约罗坐板凳。
这操作,就好像你明知道要去泥潭里摸爬滚打,却偏要穿上一身崭新的白西装,图啥呢?
图个行为艺术?
一周一赛啊,大哥!
体能是怎么练的?
上半场生龙活虎,压着热刺打,领先了;下半场就集体腿软,跑动距离直线下降,被一周双赛的热刺按在地上摩擦。
这已经不是一两场了,这支曼联就是个“半场球队”,上半场是欧洲劲旅,下半场是社区送温暖。
领先就想守,可你看看那条后防线,守得住吗?
弗格森爵士时代的红魔,也能守下无数个1:0,但人家那是真的能把大巴车焊死在门前,铜墙铁壁。
现在这防线,顶多算个纸糊的栅栏,风一吹就倒。
但你又没法完全绝望。
就在你准备关掉电视,眼不见为净的时候,他们总能给你整出点幺蛾子。
最后时刻那个扳平球,那种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劲头,确实有那么一丢丢当年巅峰红魔的味道。
这支球队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少年,浑身是毛病,缺点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可他就是有那么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
他可能在90分钟里让你血压飙升一百次,但会在最后一分钟,用一个奇迹般的进球,让你觉得之前的一切都值了。
所以说,这支曼联已经走上了一条另一条大道。
这条路不是弗格森时代那种“挡我者死”的王者之路,也不是后爵爷时代那种在泥潭里挣扎、看不到希望的沉沦之路。
这是一条充满矛盾、混乱,却又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野路子”。
球队的上限和下限都高得离谱,他们能挥霍掉必进的单刀,也能在最后一秒创造奇迹。
塞斯科这样的球员就是最好的缩影。
他高大、年轻、充满能量,但技术粗糙,节奏感和英超完全脱节。
他可能是下一个水货,也可能在某个瞬间开窍,成为大杀器。
他就像一张刮刮乐,你不知道刮开是“谢谢惠顾”还是“百万大奖”。
而整个曼联,现在就是一堆这样的刮刮乐。
所以,作为球迷,看现在的曼联比赛,你得备着速效救心丸。
别再想着什么统治力、什么稳稳的幸福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
这条新路上,没有康庄大道,只有过山车般的刺激。
你问我这条路通向何方?
是复兴之巅,还是一个更华丽的死胡同?
天知道。
但至少,本赛季的曼联,真的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看球的乐趣——那种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感觉,不是吗?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创作路上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会继续加油的!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882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