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比24落后还能翻盘?朱婷这场逆转让人看清一件事

你能想象吗?决胜局21比24落后,三个赛点握在对手手里,河南女排硬是给扳回来了。11月10日那场球,看得人手心直冒汗。朱婷27扣13中再加上4次拦网,数据是挺漂亮,可说实话,要不是最后关头那几个关键球,河南队差点就栽了。这场球赢得险,却把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给揭了出来。

说起来,四川队那天的表现真不赖。能把河南队逼到这份上,已经够让人刮目相看了。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剧情突然反转。21比24,三个赛点,换了别的队可能早就认命了。河南女排偏不,朱婷和队友在网前连续拦网得分,硬生生把比分给追平了,最后27比25拿下。那一刻,四川队员的表情你们是没看到,从觉得赢定了到最后输了,就那么几分钟的事儿。

不过,这场球赢得虽然痛快,却让人琢磨出点别的味道来。朱婷一个人砍下27分,这没毛病,作为球队核心,她就得站出来。可你仔细看看,河南队要是没有朱婷会咋样?这个问题可能不太好听,但确实值得想想。好在二传张梓涵脑子够活,比赛里头大胆用起了副攻战术,黄瑞蕾和李若琦两个姑娘11次快攻进了7个,效率还真不错。全队拦网11比5领先四川,这说明啥?说明朱婷身边这帮年轻人正在往上窜。

再看江苏队那边,人家打得就从容多了。面对澳门队,3比0干净利落拿下,这倒不算啥,关键是人家十二个人全上了。你猜怎么着?龚翔宇这种主力都坐在板凳上休息,替补照样能把比赛拿下来。唐欣顶上接应位置,第二局发球轮一口气连得11分,那一局澳门队总共才拿了5分。张常宁、刁琳宇这些大牌早早下场歇着去了,替补上来照样把战术执行得明明白白。

这阵容厚度,看着就让人羡慕。三场比赛一局都没丢,这可不是运气好能解释的。江苏队现在的状态,说他们是夺冠最大热门,一点都不夸张。关键是人家不光主力强,替补也能打,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你想啊,主力队员能轮换着休息,保持体能,到了关键比赛才能火力全开。

福建队的比赛看着就是另一个路数了。跟香港队交手,开局还打得有来有回,10比10平着呢。谁知道福建队突然改变发球策略,一下子就把香港队给打蒙了。庄宇珊28扣14中,这效率还行,张婧一局就拦了3个球,这些数据看着都挺正常的。真正厉害的是啥?是全队的整体配合。

二传梁桂倩分配51次进攻机会,听着好像也没啥,可这51次分配得相当合理。你看防守数据就知道了,福建队有效防守起球28次,比香港队多了7次。别小看这7次,排球比赛就是这样,你多防起几个球,就多几次反击机会,积少成多,优势就出来了。福建队这场球赢得稳当,没给对手任何机会。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了。朱婷这样的大牌球星打全运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事儿在网上吵得挺凶的。有人说,朱婷回来打球,年轻队员的机会就少了,这不利于人才培养。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可你再想想,年轻球员能跟朱婷这种顶尖球员一起训练、一起比赛,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啊。

河南队那几个年轻副攻,要不是跟朱婷打配合,能这么快找到进攻感觉吗?张梓涵敢大胆使用副攻战术,还不是因为有朱婷在前面顶着,她心里有底。再说了,观众爱看啥样的比赛?肯定是高水平对抗啊。朱婷、张常宁这些球星在场上,比赛的观赏性立马就上去了,这对排球运动的推广难道不是好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光靠几个球星也不是长久之计。江苏队为啥这么强?不就是因为人家板凳深度够吗?十二个人都能打,这才叫真正的强队。河南队现在的情况就是,朱婷在场上是一个样,朱婷下去又是另一个样。这个问题不解决,光靠朱婷一个人扛,迟早会出问题。

你再看看接下来的赛程,江苏队要连着打北京、河南、天津,这三个对手都不好惹。特别是河南队,首战就把天津给赢了,证明人家不是来凑数的。江苏队虽然前面三场全胜,可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呢。到时候主力必须上场死磕,现在轮换让队员休息,就是为那时候做准备。

福建队的压力也不小,为了晋级名额,每场球都得全力以赴。现在看来,小组出线的形势还不太明朗,福建队得继续拼才行。这个时候,心态就特别重要了。打得太急容易出问题,打得太保守又容易被对手抓住机会,这个度可不好把握。

咱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为啥大家这么关心全运会女排比赛?还不是因为这里头有咱们熟悉的面孔,有精彩的对抗。要是全是新人打新人,观众会买账吗?可能很多人连看都不会看。所以说,球星参赛带来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个作用是没法忽视的。

关键是怎么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朱婷这样的球星发挥作用,带动整个队伍的水平,又要给年轻球员足够的机会去成长。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不简单。教练组得动脑子,什么时候该用老将压阵,什么时候该让年轻人放手一搏,这都得拿捏得当。

河南队那场逆转,你说是朱婷的功劳吗?当然是。可要是没有黄瑞蕾和李若琦那几个关键快攻,没有全队在拦网端的出色表现,光靠朱婷一个人也赢不了。这就说明,团队的力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朱婷再强,她也只是其中一环,其他队员都得跟上才行。

江苏队现在的打法就很聪明。能用替补解决的比赛,坚决不让主力多打。这样一来,主力能保持状态,替补能得到锻炼,一举两得。等到关键比赛,主力以逸待劳,替补也有了比赛经验,想想都觉得可怕。这种打法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球队的整体实力和教练组的战术素养。

说实话,看完这几场比赛,你会发现不同的队有不同的活法。河南队靠朱婷带节奏,江苏队靠整体实力,福建队靠严密的战术执行,哪种方式都能赢球,关键看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不能说哪种方式一定好,哪种方式一定不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未来中国女排要想一直保持高水平,这两条腿都得硬。一方面,得有朱婷、张常宁这样的顶尖球员撑场面;另一方面,得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涌现出来。就像江苏队现在这样,老的带新的,新的学老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队伍才有持续竞争力,不会因为几个主力的状态起伏就大起大落。

再往深了说,全运会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在这儿。它不光是一个比赛,更是一个让各省市队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河南队看到江苏队的阵容厚度,会不会想着也加强自己的板凳深度?福建队看到河南队的战术变化,会不会也琢磨琢磨自己的打法?这种良性竞争,对整个中国女排的发展都是好事。

你看现在这个形势,小组赛还没打完呢,各队的真实水平还没完全展现出来。接下来的比赛肯定会更精彩,也更激烈。河南队能不能保持全胜?江苏队面对强敌还能不能这么从容?福建队能不能顺利晋级?这些问号都等着后面的比赛来解答。

最后问一句,你们觉得朱婷这样的球星该不该参加全运会?她们的存在是挤压了年轻球员的空间,还是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88216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