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对阵诞生!头号种子4-0,夺冠仅一步之遥

这个头号种子温瑞博,半决赛打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四局比赛没让对手黄友皓看到一丝希望,比分就像提前写好的剧本:11:5、11:8、11:5、11:8。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从四分之一决赛到半决赛,只用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从险境到横扫的极端切换。

11月14日的澳门银河综艺馆,全运会乒乓球青年组男单半决赛现场。温瑞博站在球台前,眼神专注得让人想起巅峰时期的马龙。 前一天晚上,他刚和上海选手周冠宏打满七局,差点就被淘汰出局。 而此刻,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每一板出手都带着精确计算过的力道。

黄友皓并非等闲之辈,他是北京队主力黄友政的弟弟,团体赛刚帮北京拿下男团冠军。 但面对温瑞博密不透风的进攻,他引以为傲的反手技术完全被压制。 第二局8:11落后时,黄友皓狠狠跺了跺脚,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的焦躁。

“温瑞博今天的状态太可怕了。 ”看台上一位省队教练低声感叹,“你看他的步法,就像在球台上跳舞。”

就在同一片场地的另一张球台,另一场半决赛正上演着完全不同的剧情。 河北选手陈炫伊开局轰出11:3,把上海选手周锦泉打得有点发懵。 但接下来三局,周锦泉像突然醒了过来,用两个11:8和一个11:5反超比分。

最精彩的部分出现在第五局。 陈炫伊在落后情况下连续追分,11:9扳回一城。 第六局打到10:10平时,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周锦泉擦掉额头的汗水,发了一个极转的下旋球。 陈炫伊回球稍高,周锦泉正手猛抽,球擦网而出,比分变成11:11。

“加油! ”看台上上海队的队友们齐声呐喊。 周锦泉深吸一口气,连续两个正手强攻,13:11将比赛拖入决胜局。

这时候,温瑞博早已结束战斗,正安静地坐在备战区观战。看到周锦泉在决胜局6:3领先时,他轻轻点了点头。

周锦泉最后以11:8锁定胜局的那一刻,把球拍往空中一抛,整个人躺倒在地上。 这场打了整整58分钟的比赛,消耗了他太多体力。 而温瑞博的半决赛,只用了31分钟。

这两位选手的晋级之路截然不同。 温瑞博是赛会头号种子,去年世青赛冠军得主,已经参加过多次国际乒超巡回赛。 周锦泉则更像一匹黑马,从团体赛到单打,一路磕磕绊绊却总能笑到最后。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小将都出生于2007年,今年刚满18岁。 按照全运会比赛规则,青年组男单冠亚军将有机会直接晋级国家队。 这意味着,这场决赛不仅关乎金牌,更关系着他们能否提前敲开国家队的大门。

比赛间隙,有记者拍到温瑞博在热身区反复练习反手拧拉。 他的教练站在一旁,时不时指着手机屏幕上的数据,那是刚才周锦泉比赛的技术统计。 周锦泉的正手得分率高达67%,但反手稳定性只有42%。 这个数据差距,很可能成为决赛的关键。

周锦泉在另一边接受队医的放松按摩。 他的右肩贴着肌效贴,这是四分之一决赛留下的旧伤。

观众席上开始聚集更多球迷。 有人举着“温瑞博加油”的灯牌,也有人挥舞着上海队的旗帜。 这场青年组决赛的热度,甚至超过了同时进行的成人组混双比赛。

技术分析师指出,温瑞博本赛季的发球轮得分率高达81.3%,这个数据在所有青年选手中排名第一。 周锦泉的接发球抢攻成功率也有明显提升,从小组赛的53%提高到半决赛的68%。

决赛开始前两小时,澳门突然下起暴雨。 体育馆的屋顶被雨点敲打得噼啪作响,但馆内的气氛却越来越热烈。 志愿者们在检查球台的湿度,确保比赛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温瑞博提前一小时来到赛场热身。 他先绕着球台慢跑,然后开始练习发球。 周锦泉晚了十分钟到场,两人对视一眼,礼貌地点了点头。

这场被网友称为“青春对决”的比赛,背后是中国乒乓球新生代的集体崛起。 除了温瑞博和周锦泉,其他进入八强的选手也展现出惊人潜力。 河北选手陈炫伊的反手技术、北京黄友皓的台内球处理,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裁判员开始检查球网高度。 标准的15.25厘米,不多不少。 温瑞博和周锦泉各自在球台两侧做最后的热身,体育馆的灯光照在深蓝色地胶上,反射出微微的光晕。

直播镜头推近,给两位选手的面部特写。温瑞博神情专注,周锦泉则时不时看一眼看台上的教练。 记者区的键盘声渐渐停歇,所有人都等待着这场新生代巅峰对决的开始。

场边计分牌亮起决赛选手的名字:温瑞博(河南)VS 周锦泉(上海)。 裁判抛硬币决定发球权,温瑞博选择了正面。 硬币落下,是反面。 周锦泉获得了率先发球的机会。

观众席突然安静下来。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88216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