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凭新专利引领电池行业非接触式技术如何颠覆新能源制造业?
宁德时代又搞事情了。这次,不是外卖电动车,又不是储能电站,而是一项名为“一种电池生产系统”的新发明专利。稍有些技术背景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名字没太多杀伤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技术革新。但稍微翻开细节看看,却能赫然感受到“王者气质”这套系统靠着非接触式温度探头,就能精准检测电池单体的胶是否固化,简化流程不说,还直接拔高了生产效率。
要说这里面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一般的“买菜发明”高不少。它的核心是全程“高冷”的操作,完全不需要碰到电池就完成温度监测,这恰恰攻克了精密制造中触碰带来的误差隐患,还让工厂的生产节奏更快、更稳。不懂行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小打小闹的改动,但放在电池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意义绝对不容小觑——毕竟对于新能源行业,效率就是王道,而成本又是一切的“开山泉”。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这样的专利可是足足拿了3648个,比去年同期多了12.45%。什么意思?这不仅说明他们手里的技术储备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多,还潜藏了一个更大的关键信息他们在研发上下的功夫越来越深。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在研发上就投了100.95亿元,同比涨了17.48%。为啥敢花这么多?因为他们赌定了一点技术创新才是横扫行业的“核武器”,现在不铺垫好未来赛道,那就等着被竞争对手切后路。
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都在卯足了劲从宁德时代这里分“一勺羹”。这几年,大大小小的电池厂,甚至连车企都跃跃欲试,试图扶持自己的电池供应链。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宁德时代的逻辑也一目了然——圈住技术,看谁能比我生产得快,更省钱。如果技术专利是悬于头顶的利刃,宁德时代无疑正在武装到牙齿,说一声“全副武装”恐怕都不算过分。
更有意思的是,要看宁德时代的投资版图,那真叫一个繁复。140家被参股企业,555次招投标项目,这些数字里藏着的可不仅仅是的觊觎,更是一场全产业链的布局。一句话我要控制你的核心供应链,还有你的供应链的供应链。
不过这背后也透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宁德时代虽然地基雄厚,但这行业看似跑得起大步流星,却也绝对充满变数。比如政策的摇摆可能影响投资节奏,竞对的技术突破也会带来不小压力。就说固态电池技术吧,一旦崛起,现有的锂电池技术体系可能直接被“打回人间”,而大手笔的研发费用未来究竟能不能全部回本、实现所有目标,还是未知数。这种时候砸重金可谓是决心与冒险的综合体现,说他们是电池厂的话,其实未免低估了这家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像是一家“以技术研发为信仰”的巨型战船。
不过反过来一想,这也说明了一个老道理没有无本万利的行业,哪怕是看似火爆的新能源赛道,也得冒着千回百转的风险。而宁德时代这么拼命的背后,我们普通投资者是不是该多长点心?别听风就是雨,今天追逐热度买个新能源股,明天又抢上了离职CEO造的车,我们小散户如何才能不迷路?瞄稳赛道、分散风险、防着头部大鳄割韭菜,这怕是才是长远的应对之道。
宁德时代这份专利如火如荼,但这样的一步步技术创新也提醒我们一个道理行业的竞争看似你追我赶,实则胜负往往早早就在创新里埋下伏笔。只是,不知道这“埋伏”下的究竟是鲜花,还是陷阱呢?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843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