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公里二手车”现象引发行业整顿会议
#美女#
当零公里二手车遇上监管风暴 行业灰色链条正在浮出水面
那辆看起来全新的车,里程表显示不到50公里。价格比4S店便宜两成。销售热情地告诉你:“这是包牌包税车,和新车没区别。”但你不知道的是,这辆车可能从未有过真正的主人——它只是车企销量数据里的一个数字,流转在灰色地带的商品。
这不是个例。打开抖音搜索“0公里二手车”,你会看到数千个车商在销售这类车辆。从长城魏建军公开质疑,到商务部紧急召集车企开会,这个长期存在的行业潜规则终于被摆上台面。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交易的1961万辆二手车中,登记未满三个月、里程50公里以内的“准新车”占比达12.7%。更触目惊心的是,新能源车在这一类别中占据了六成份额。
这些车从哪里来?
它们主要是三大渠道的产物:车企向大客户批量销售的库存车、4S店为冲刺销量目标提前上牌的“冲量车”、以及直营品牌客户的退定车。推动这一现象的,是整个链条的“共识性沉默”——车企需要漂亮的销售数据,经销商要完成考核任务,车商要获取利润空间。
为什么要制造这些“永不落地”的二手车?
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骗补贴、去库存、造销量。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车企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要维持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另一方面要在销量榜上不落人后。当真实需求跟不上生产节奏,便衍生出这套灰色玩法——将新车以八九折价格批量转给二手车商,既消化了库存,又制造出热销假象。
更隐蔽的是补贴套利。以旧换新政策本为刺激消费,却被部分商家利用。他们用这些“二手车”套取最高2万元的补贴,再通过出口获取退税。去年全国出口的44万辆二手车中,80%都是0公里二手车。
这场多方“共赢”的游戏,代价由整个行业承担。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持续高企,9月达到54.5%。超过半数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新车价格体系被扰乱,二手车市场秩序被打乱,消费者权益更面临风险——部分品牌明确规定,过户后将丧失首任车主专属质保。
表面繁荣终究难以为继。当监管重拳落下,这条灰色链条正在断裂。工信部等部门已明确将打击“巧立名目拼销量”的行为,区块链溯源系统也在筹建中。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零公里二手车的诱惑,需要保持清醒。它可能是一次高性价比的选择,更可能是一个权益缺失的陷阱。核心在于核实三个关键:来源是否合规、车况是否真实、权益是否完整。
汽车行业的竞争,终究要回到产品与服务的本质。当泡沫被戳破,谁在裸泳便会一目了然。这场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或许正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转折点。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8705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