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她说戏比男人重要,31岁患癌独撑,史兰芽用20年证明了

27岁她说戏比男人重要,31岁患癌独撑,史兰芽用20年证明了什么

那是2000年的一个深夜,儿子发着40℃的高烧。史兰芽背着孩子在雨里跑,三公里,没有车,没有人。脚下的路坑坑洼洼,积水溅到小腿上,冰凉。

到医院时,她的头发湿透了,衣服贴在身上。护士看了一眼,没说什么。这样的单亲妈妈,见得多了。

回到剧组已经是清晨,导演张黎看着她眼里的血丝,后来说了句话:比台词还戳心。

可这不是故事的开始。

戏比你重要

十年前的那场争吵,现在想起来像是预演。

刘斌问她:“戏比我重要吗?”

史兰芽含着泪点头。就那么点了点头。

很多女人遇到这种问题会犹豫,会解释,会试图两全。她没有。点头,然后一年后净身出户,什么都没要,只带走了剧本。

朋友们觉得她疯了。27岁,大好年华,为了些虚无缥缈的表演理想毁掉婚姻。值得吗?

她没回答过这个问题。也许根本不需要回答。

病房里的选择

第二次结婚像是命运开的玩笑。

海归,IT精英,看起来完美的开始。闪婚,生子,日子过得像模像样。直到儿子还没满周岁,她才知道丈夫隐瞒了癌症。

本来可以选择离开的。31岁,还有机会重新来过。

可她辞了戏,陪护,跑医院。为了靶向药的钱去接那些不入流的广告,深夜回家还要给儿子讲故事。邻居偶尔会从窗户里听到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哭腔。

丈夫临终前说拖累了她。她握着他的手:“翰翰会记得爸爸很勇敢。”

谎言。孩子那么小,记不住什么。但有些话,不是说给死人听的。

小三的帽子

2003年的《江山》剧组,她遇到了李幼斌。

那时候的李幼斌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分居两年,但没正式离婚。爆破戏他受了伤,她陪了一夜,换药,守着。他说二十年没被人这么疼过。

戏拍完,李幼斌净身出户结束了前一段婚姻。舆论炸了,史兰芽被钉在了小三的柱子上。

她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说话。”

没有澄清,没有解释,没有眼泪。就那么扛着。有记者问她难受不难受,她笑了笑:习惯了。

习惯了。这三个字听起来轻松,实际上重得要命。

《亮剑》背后

李幼斌差点不演《亮剑》。嫌李云龙粗鲁,不讨喜。

史兰芽看完小说后跟他说:中国荧幕缺真英雄。没有慷慨激昂,就是很平静地说了这么一句。

石家庄的冬天,零下20℃。她以“经纪人”的身份在剧组待了两个月,带姜汤,送暖宝。那句经典的“开炮!”,是她建议加上嘶哑哭腔的。

她说:英雄也有剜心之痛。

《亮剑》火了,李幼斌在颁奖台上哽咽地感谢他的“经纪人”。台下的史兰芽没哭,只是笑了笑,很淡的那种。

癌症

2008年,婚后不久,史兰芽查出乳腺癌。

她瞒着,独自去手术。怕耽误李幼斌拍《闯关东》。纸包不住火,李幼斌知道后崩溃了,停戏一周陪她。

化疗的时候头发掉光了,李幼斌把自己的头也剃光了:咱演兄妹更配。

六次化疗,每一次都像过鬼门关。出院第一天她就去了《老严》剧组。她说戏比命长,不敢辜负。

现在每年复查,李幼斌陪着,牵手,不说话。有些约定不用说出口。

平凡的日子

如今的史兰芽淡出了荧幕,和李幼斌住在北京郊区。

记者偶尔拍到她穿百元的布鞋逛菜场,他蹲在地上挑西瓜。她种菜他浇水,收成了送给敬老院。

疫情的时候两人捐了120万,没署名,基金会公示才被人知道。

李幼斌说她教他生活比戏大。史兰芽的话更简单:熬过孤夜,才懂一碗热粥的甜。

没有结局的故事

有人问她后悔过吗?三次婚姻,那么多争议,那么多苦。

她想了想:每段缘都塑造了今天的我。

儿子翰翰留学回来,她送了句话:妈妈输过但没怂过,你只管向前。

16岁穿白裙子演《围城》的女孩,现在头发花白了。那个眼神还在,只是多了些别的东西。疲惫?智慧?还是别的什么。

说不清楚。

这个行业教会人太多东西。怎么演戏,怎么做人,怎么在风雨里站稳。也教会人一些别的:世界不总是公平的,选择永远有代价,但有些东西比面子重要。

史兰芽的故事没有完美的结局。有的只是一个女人在自己的选择里生活,承担,然后继续向前。

也许这就够了。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28095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