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民党少将叶蓬求见陈诚,陈诚叮嘱副官:这种人门都别
1938年武汉的雨季,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陈诚的府邸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少将叶蓬站在门口,手里捏着拜帖,心里盘算着:“同是保定军校出身,陈诚总该给点面子吧?”他自信满满地等着,可等来的却是副官一句冷冰冰的话:“这种人门都别让进。”叶蓬愣住了,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他抬头看了看副官,对方却只是皮笑肉不笑地重复:“叶将军,您的拜帖我已呈上,陈长官事务繁忙,容后再议。”一连几个钟头,叶蓬从得意逐渐变成尴尬,最后只剩下满腔怒火。
他心里嘀咕:“我到底哪里得罪了陈诚?难道是因为那几件旧事?”
叶蓬的“黑历史”可不是一两件。
1934年,国民党元老孔庚家做寿,一场大雨后,后山溪涧冲出一锭金子。
彭家兄弟发现后,连夜装了二十余箱运走,结果被孔庚旧部捉住。
孔庚大怒,要严办彭氏兄弟。
叶蓬得知后,大手一挥:“兄弟有难,我怎能不帮?”他不仅包庇彭氏兄弟,还收受贿赂,气得孔庚满城告状。
次年,张群调任湖北,孔庚当着各界要员的面状告叶蓬。
叶蓬一时冲动,竟冲上台破口大骂孔庚,结果被张群当众斥责:“你草菅人命,还骂本司令?”叶蓬心里憋屈,却无可奈何。
他暗骂:“张群这老狐狸,迟早要你好看!”
1935年,湖北洪水紧急,叶蓬督办修堤。
因民工偷懒,他竟下令枪决数人,结果被张群痛斥“杀人如麻”,当场将他调离前线。
叶蓬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张群,你等着,我迟早要你付出代价!”1937年,叶蓬投靠复兴社,策划暗杀张群。
他找来几个失意军人当杀手,结果水土不服,动手前就露馅。
张群手下将凶手一网打尽,叶蓬成了幕后主使。
张群的人立刻告到南京,蒋介石震怒,在复兴社和何应钦的求情下,才勉强保住叶蓬的性命,将他贬为第八十三师副师长。
叶蓬心里不服:“我叶蓬好歹是个少将,怎么能被发配到山沟里?”他满心期待能重返武汉,却没想到,连陈诚的门都进不去。
陈诚是蒋介石的嫡系,作风正派,最厌恶叶蓬这种贪腐成性、手段狠辣的人。
他私下对副官说:“这种人,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不配见我。”叶蓬与张群为敌,而张群与陈诚关系密切。
陈诚自然不愿与叶蓬有任何瓜葛。
陈诚认为,军人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叶蓬却为私利不择手段,甚至投靠汪伪政权,彻底失去了军人的尊严。
被国民党抛弃后,叶蓬选择投靠汪伪政权,试图在日本人麾下东山再起。
他心里盘算:“只要能翻身,管他什么民族大义!”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党开始清算汉奸。
叶蓬慌了,急忙写了二十万字悔过书,跪求何应钦和陈诚开恩。
可陈诚铁面无私,与张群商议后,一致反对收留。
陈诚冷冷地说:“这种人,民众恨他千遍也不多。”蒋介石无奈,只能依规行事。
1946年,叶蓬在北京监狱被枪决。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陈诚,更别提翻身了。
叶蓬的失败不仅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更是个人品行的崩塌。
他以为靠关系能上位,却忘了做人的根本。
在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若连底线都守不住,连“利用价值”都会丧失。
职场、官场、商战中,哪些人最终能笑到最后?
哪些人注定被淘汰?
答案很简单:守住底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叶蓬的故事,或许能给那些在权力游戏中迷失方向的人提个醒:你以为靠关系能上位?
可若连做人的底线都丢了,再大的靠山也会对你关上大门。
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跟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54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