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226亿美元,计划再买114架阵风!印官员:表现出色,击败了中国导弹
我问你个问题,不动一枪一炮,光靠“瞪眼”就能在一场高科技对抗中完胜,你觉得可能吗?
印度官员最近就给我们上演了这么一出。他们宣称,法国产的“阵风”战斗机,在边境对峙中,凭借其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成功全面压制了中国的PL-15E空空导弹”。
听起来很厉害对吧?所以印度空军大手一挥,直接向国防部提交了再买114架的提案,总价高达两万亿卢比,约226亿美元,堪称印度史上最大军购案。
可现实是什么样的?这到底是“艺高人胆大”,还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心理战”?
我查了一下数据,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印度官员口中的“压制”,核心是指阵风战机的“频谱”(Spectra)电子战系统。
这套系统的确是达索公司的顶尖产物,能经由干扰、欺骗等方式使敌方雷达“致盲”。而它所要面临的,是中国最为先进的PL-15E远程空空导弹。
这款导弹的射程普遍认为超过200公里,更要命的是,它末端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极强。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一个顶级黑客(频谱系统)试图黑掉一个拥有独立加密服务器(AESA导引头)的高级特工(PL-15E)。
在没有实际交手记录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我把他系统搞瘫了”,这话压根儿就没法证实,更像是一种宣传策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服国内掏钱。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阵风”到底有没有“压制”PL-15E,而在于印度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花如此血本,去讲这么一个故事?
真相在于两个字:焦虑。
我们把视角拉开,看看印度的邻居们都在干什么。巴基斯坦空军已经开始批量接收中国的歼-10C,这款战机同样具备先进的航电和武器系统。
而中国空军这边,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早已不是新闻啦,其数量以及作战体系,正在快速地成熟着呢。
反观印度空军这方面呢,主力依旧是较为老旧的苏-30MKI,米格21这种被称作“飞行棺材”的战机,还在超期执行任务,国产的“光辉”战斗机LCA其产能以及性能都着实让人感到头疼。
整个机队的规模和质量,与它的战略对手相比,差距正在被一天天拉大。这不是夸张,这是印度空军堆积如山的报告里一次次强调的残酷现实。
所以,这次豪购114架“阵风”,表面看是对一款“战功赫赫”的战机的追加投资,实际上是一次用钱换时间的无奈之举。他们以为靠买买买,就能弥补自主研发体系的短板。
更为夸张的是,这次采购还打着“印度制造”的旗号,宣称本土零件占比超过60%。但核心技术,比如“频谱”系统和M-88发动机,主动权依然牢牢掌握在法国人手里。说白了,印度最多只能算个“高级组装车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天价军购,更像是一场国家级的“面子工程”。在与歼-20存在代差的巨大压力下,印度急需一款“明星武器”来提振士气,并向外界展示其不落下风的姿态。
“阵风”在电子对抗中取得“优势”的故事,就是为此量身定做的最佳剧本。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焦虑下的豪赌。它赌的是,通过外购的先进平台,能够在国产五代机(AMCA计划)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勉强维持住南亚次大陆的空中优势。
但到头来,这种建立在外部技术输血之上面的国防现代化,根基到底有多牢靠?
这笔226亿美元的订单,或许能让印度空军在未来的十年里,获得一些喘息的时机,不过它买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也难以从根本上医治印度航空工业的痼疾。
当别国的天空已经进入隐身时代,还在为一款4.5代战机欢呼雀跃,这种尴尬的背后,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真正问题。
声明:文章的内容素材均源自真实资料的原创。本文内的图片是对真实评论二次创作的成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参考资料:搜狐-印度计划加购114架阵风,印官员狂喜:太强啦,曾击败过中国导弹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58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