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稀土围堵成笑话,反把矿石送往中国,巴铁献宝意欲何为

这事儿得从哪儿说起呢?

干脆,就从那座远在澳大利亚的芒廷帕斯矿山聊起吧。

老美牵头,三十多个国家浩浩荡荡组了个局,号称要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这矿山就是他们手里的一张王牌。

结果呢?

牌打出去了,才发现是张废牌。

吭哧吭哧挖了五年,愣是没搞明白怎么把好东西从矿石里提出来,最后还得乖乖打包,漂洋过海送到咱们江西的工厂。

你说逗不逗?

自己家的回收率死活上不了60%,看着大把的宝贝疙瘩变成废渣,而咱们这边,闭着眼睛都能做到99.5%。

这感觉,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块顶级和牛,结果家里只有一口破铁锅,怎么煎都煎不熟,最后只能叫个外卖,还是中餐。

这场闹剧的主角,就是那个所谓的“关键矿产联盟”。

美国拉着G7,又拽上印度、澳大利亚,连还在战火里的乌克兰都没放过,凑了一桌“复仇者联盟”,扬言要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

他们砸了50亿美金,又是搞基金,又是在东欧建厂,那架势,仿佛一夜之间就要翻天覆地。

可现实这东西,总是不按剧本走。

欧盟那边更是一出好戏,前脚刚宣布要对中国稀土征收“碳关税”,理由是咱们生产过程不环保。

后脚一调查,脸都绿了。

咱们企业又是光伏又是余热回收,把单位碳排放干到了0.8吨;他们自己规划中的匈牙利新厂,预估排放量是1.5吨。

这下好了,本想给别人上课,结果发现自己还在幼儿园水平,最后只能把这关税的事儿给“悄悄推迟”了。

这回旋镖玩得,把自己砍得够呛。

就在这帮兄弟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出更魔幻的戏码在白宫上演了。

巴基斯坦的总理和参谋长,刚在联合国开完会,连时差都没倒,就火急火燎地跑去见了特朗普。

见面礼是啥?

一个神秘的小盒子。

照片里,穆尼尔元帅捧着盒子,一脸严肃地介绍着,而一向咋咋呼呼的特朗普,居然前所未有地专注,听得那叫一个认真。

那盒子里,就是稀土样品。

巴基斯坦这一手,玩得是相当精妙。

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背着1300亿美元的外债,急需美元续命。

正好,自家地底下埋着数万亿的矿产宝藏,自己又没技术开采。

于是,拉上同样对稀土如饥似渴的美国,简直是一拍即合。

既能换来真金白银,解决国内就业,还能在南亚地缘政治里,恶心一下跟美国关系正僵的印度,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老美这边呢,更是久旱逢甘霖。

五角大楼的报告写得明明白白,一架F-35没420公斤稀土飞不起来,一艘核潜艇更是个吞稀土的巨兽。

离开了稀土,他们那身引以为傲的钢筋铁骨,瞬间就得瘫痪一半。

这就是中美科技战背后,最真实的焦虑。

本土的稀土矿开采困难,环保审批更是像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

现在巴基斯坦主动送上门来,哪怕只是个意向,也足够让特朗普喜笑颜开了。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担心了:这美巴一联手,咱们的稀土霸主地位是不是要动摇了?

兄弟,把心放回肚子里。

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

从勘探到真正产出矿石,没个五年十年想都别想,更别提巴基斯坦那复杂的地区安全形势了。

最关键的是,就算他们把矿石挖出来了,还是得面对那个终极拷问:送去哪儿精炼?

绕了一圈,是不是发现又回到了原点?

稀土这盘棋,真正的棋眼从来不是谁家地里埋得多,而是谁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法术。

咱们手里攥着的,是全球92%的稀土加工产能。

这背后,是几代人几十年心血凝结的技术壁垒。

北方稀土能把分离工艺玩出两百多个花样,每个工程师只掌握其中一小段,核心配方用AI系统锁着,你想偷师?

比登天还难。

在高端应用上,咱们更是甩开了身位。

中科三环的钕铁硼永磁体,性能指标已经冲到了24kOe,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咱们已经开上了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而美国的企业还在吭哧吭哧地研究怎么把绿皮火车提速到120。

即便把图纸给他们,他们也造不出来。

所以说,这场所谓的“稀土围猎”,从一开始就有点像个笑话。

一群拿着锄头的农夫,叫嚣着要打败一个拥有全套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巨人。

他们忙着到处挖坑,却没想过,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冶炼炉里的温度,和分离柱里的化学反应。

看着他们又是制裁又是起诉,又是砸钱又是搞替代材料研发,咱们呢,一边跟巴西、越南签“技术换资源”的长期协议,一边稳步提升自己的高端产品出口。

这场关键矿产的博弈,本质上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

咱们已经站稳了高地,剩下的,不过是泡上一壶茶,看看山下的风景罢了。

至于那盒送到白宫的土,就当是给这场大戏,添了点有趣的注脚吧。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65391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