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东北几十万国民党军,有多少门美式75毫米山炮?
1948年初的东北,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上,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美式75毫米山炮,如今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蔫头耷脑地蹲在掩体里。这些铁疙瘩可都是当年老蒋花大价钱从美国人手里淘换来的宝贝,如今却落得个七零八落的下场。
说起这事儿,得从抗战胜利后说起。那时候国民党军可真是阔气,新1军、新6军这些嫡系部队清一色的美械装备,连滇军的60军、93军都分到几件洋家伙。按照编制,每个美械师该配一个12门制的山炮营,军部还有105毫米榴弹炮撑场面。可到了1948年,这账面数字和实际情况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拿新30师来说,原本该有两个满编的山炮营,结果一个营只剩5门炮,另一个营勉强凑出9门。这哪还是什么"美械王牌",简直成了"丐帮分舵"。第54师更惨,12门炮的编制就剩下2门,剩下的空缺全靠缴获的日本步兵炮充数。新22师的山炮营长看着阵地上孤零零的3门美式山炮,再瞅瞅旁边摆着的9门日式步兵炮,心里怕是比东北的冬天还凉。
最惨的要数116师和87师、88师,他们的炮兵营干脆就剩个空壳子。116师的炮兵干脆改行当了步兵,87师和88师更绝,直接拿12门日本炮充门面。这要搁两年前,这些嫡系部队的长官非得把桌子掀了不可,可眼下能凑合就凑合吧,总比空着手强。
整编207师倒还算体面,好歹留着8门山炮。可仔细一打听,这些炮都是从新6军分家时带出来的"嫁妆"。新6军自个儿都折了9门炮,哪还顾得上这些分出去的弟兄?说来也怪,这些美国造的铁疙瘩坏一门少一门,连个配件都搞不到。国军的后勤军官们急得直跺脚,最后愣是把57毫米战防炮改造成了75毫米榴弹炮,这才勉强把窟窿补上。
要说这些炮都去哪儿了,一部分是压根就没给够。美国人又不是开善堂的,给装备也得看心情。更多的则是在战场上送了人情——新1军在四平街一口气就送了17门山炮给解放军,新6军在辽南也贡献了9门。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家伙,就这么白白便宜了对手。
到辽沈战役前,东北国军16个美式山炮营的192门编制,实际就剩下90门,连一半都不到。唯一满编的第14师炮兵营,简直成了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其他部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就是拿日式步兵炮糊弄事儿。那些美国顾问看了直摇头,这哪还是什么"美械师",分明是"万国牌杂货铺"。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辽沈战役的炮声响起,这些残缺不全的美式山炮,连同它们的主人一起,都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炮管,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铁疙瘩流浪记"的往事。说来也讽刺,这些漂洋过海来的美国货,最终却在黑土地上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13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