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秘大佬:坐拥15家上市公司,曾45天狂入60亿,2.8亿买杯子
“在资本这场牌局中,刘益谦从来不只是个赌徒,他是那个搭牌桌的人。”
他可以在10分钟内拍下2亿天价古董,也能在45天内从药企赚走60亿现金流。
他坐拥15家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具争议的“草根资本家”;
但他也可以为一只瓷杯斥资2.81亿,只为“感受一口明代皇气”。
他甚至连高中都没上完;
他出身上海弄堂,16岁就跟舅舅倒腾包包赚钱养家。
他是刘益谦,一个时代的“灰度赢家”。
01 草根逆袭:靠“信息差”起家,靠“时代红利”翻身
“改革开放改变了命运,而他,改变了信息的使用方式。”
1979年,16岁的刘益谦早早辍学。
家里人早已看淡他:“你不是读书那块料,早点挣钱补贴家里吧。”
彼时的中国刚刚恢复市场经济,“买卖”不再是羞耻,而是新生的机会之门。
在舅舅的带领下,刘益谦进入了箱包行业。
每天净赚100元,在那个工人月薪30元的年代,是惊人的“财富裂变”。
三个月不到,他已是万元户。
更难得的是,刘益谦发现的不只是“产品差价”,而是“信息差”。
一次去上海进货,他发现打车难如登天,于是灵机一动,干脆买了两辆车,自己下场跑起出租。
外人看他“接地气”,但他却在接触上海高净值客户的过程中,第一次听到了“国债”“认购证”“股票”等词。
这些陌生名词,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兴奋。在他的世界观里,“听不懂的词,就是赚钱的方向”。
02 初识资本:从认购证翻身,万倍回报背后是“时间的认知差”
“他不是运气好,而是看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未来。”
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建立,民众还在为“股票是否是赌博”争论不休。
而刘益谦已经押注全部身家,投身这场新兴资产革命。
他用1万元购入股票,一年暴赚99万。他不是赌赢了趋势,而是提前拥抱了中国金融的觉醒。
此后,刘益谦以20万元购买了1000张股票认购证,中签百张,每张3万元转手,轻松入袋300万元。
那年,他刚30岁,站在新金融风口。
和那些死守“百货商机”的老商人不同,刘益谦早已不满足做“买卖”,他要做“资本”。
于是成立“新理益投资公司”,正式从生意人转型为“市场玩家”。
03 资本狂潮:从北大车行到百科药业,他是“壳价值”的终极解读者
2000年初,股市狂潮席卷全国,刘益谦从“炒票王”变成“实业猎人”。
他陆续控股北大车行、威达医院、安琪酵母……
收购百科药业,更坐上董事长宝座。
这一切都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精准博弈“壳价值”。
在当时,中国A股对壳资源的依赖极高。
换壳即换命,刘益谦精通政策节奏,总能先人一步抢占壳资源,然后再嫁接资产重组,坐收股价暴涨红利。
最典型的是百科药业,原本是一家毫无生气的地方药企,被刘益谦收购后,不但完成资产注入,还迅速借壳上市,股价翻数倍。
这场场操作,或许称不上“价值投资”,但在那样的时代里,就是资本游戏的最高段位。
04 疯狂艺术:10亿买画、2亿喝茶,他靠“收藏”建立另一种权力
“有人收藏艺术是为了炫耀身份,刘益谦是为了延长话语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只明代“鸡缸杯”叫价飙升。
刘益谦以2.81亿港元成功拿下,之后更在众目睽睽下,端起瓷杯喝了一口茶,后被媒体称为‘一口2亿的仙茶’。
这种“用天价喝茶”的行为,被外界评价为“张扬”,甚至“土豪”。
但刘益谦却淡淡回应:“这只杯子以前是皇帝用的,现在到我手上,自然要感受一下。”
他不是收藏者,而是身份重新定义者。
更重要的是,刘益谦从来不孤军作战。
他的妻子王薇是一位艺术策展人,尤其热衷中国当代艺术。
在王薇的影响下,刘益谦不仅收藏画作,还投资建造龙美术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龙美术馆,不止是美术馆,更是他们夫妻的“文化领地”与话语权象征。
05 疫情赌局:1.8亿买破产药厂,45天暴赚60亿,赌的是未来
“刘益谦的成功,不止靠眼光,更靠时间忍耐。”
2019年,刘益谦以1.8亿价格收购几近破产的亨迪药业。
没人看懂这步棋。
因为布洛芬被市场边缘化多年,刘益谦却重金押注,还将四个孩子安排进公司,布局深入。
直到2022年,疫情开放后,布洛芬变成“紧俏药品”,供不应求,亨迪股价爆涨,45天赚60亿。
这一次,没人再笑刘益谦“赌徒心态”。
因为这不是赌,是提前布局未来五年健康需求的逆向操作。
06 瓶颈与反思:抛售艺术品、股权收缩,他的棋局到了关键转折点?
“当潮水退去,连资本大鳄也要面对风浪。”
2023年起,刘益谦夫妇开始陆续抛售艺术藏品。
媒体猜测,“钱袋子紧了”。
今年4月,他核心企业之一“天茂集团”股价一字跌停,而在长江证券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下降。
熟悉刘益谦的人都知道,他不是轻易变卖资产的人。
这一轮“回笼资金”的动作,很可能意味着他正为下一场大战蓄力。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资本游戏已经变天,刘益谦那一套壳资源思路还能奏效吗?
公众更关注透明、合法、长线稳健的投资策略,他还愿意放慢脚步吗?
互联网和AI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逻辑,一个以人脉+政策节奏为依托的资本玩家,是否正在失速?
这些问题,刘益谦自己也在思考。
07 写在最后:他到底是“时代弄潮儿”还是“资本侥幸者”?
“如果说财富是时代给的奖励,那么刘益谦是那个最会回应时代的人。”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方式,但你无法忽视他的成绩:
身家超380亿,15家上市公司操盘者;
艺术藏品超百亿价值,两家私立美术馆的缔造者;
捐款2000万以上,胡润慈善榜上有名;
他始终像一头嗅觉灵敏的猎豹,在风险和利润之间游刃有余,在规则和边界之间穿梭前行。
有人说他是“灰色套利者”,有人说他是“时代猎手”。
但真正的刘益谦,或许正是中国经济这几十年跌宕发展最好的见证者:
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永远在路上。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27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