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越南把高铁建设交给韩国,越南肯定无法搭上中欧班列

午夜时分的河内总理府亮如白昼,越南交通部长武文胜盯着桌上两份高铁方案直嘬牙花子。

左边那份中国方案封皮上烫金的1435数字在灯光下直晃眼,右边韩国人送来的文件袋里还塞着免息贷款的诱惑。

秘书小张递过来第三杯浓咖啡时,发现部长后脑勺的头发又少了一撮。

窗外突然闪过一道白光,货运列车鸣着汽笛驶过老旧站台。

这破动静把武部长惊得手一抖,咖啡渍在韩国方案上洇出个半岛形状。

"要了命了!"他抓起纸巾猛擦,"这帮法国人殖民时期修的窄轨铁路,现在跑趟车比老牛拉破车还慢。"办公室主任老陈叼着烟凑过来,"去年从这里往河内运批进口机床,三百公里跑了十八个小时,德国客户差点把订单喂了鲨鱼。"

韩国人确实够意思,三星现代组团来谈生意时,那个梳油头的商务代表拍胸脯保证:"咱大韩民国的列车技术世界一流,巴黎到柏林都比不上咱的准点率!"可交通局的年轻工程师小林在考察报告里写得明白——韩版高铁的轨距跟越南现有铁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跑跑国内还凑合,想接轨中欧班列?没门儿!

铁路局档案室里堆着发黄的图纸,当年法国人留下的一米窄轨系统如今成了跛脚鸭。老技术员阿勇翻出本泛黄的《全球铁路标准》指着数据念叨:"全世界六成铁路用的中国标准,北到莫斯科南到新加坡,钢轨间距都是1435这个吉利数。"隔壁工位新来的大学生噗嗤笑了:"这不就跟手机充电口似的,人家都用type-c了,咱还抱着micro-usb当宝贝呢?"

总理府墙上的东南亚地图被红蓝磁钉扎成了麻将席。蓝钉子串起中老铁路,去年光运输热带水果就赚了三十亿美金。红钉子标记的越南南北铁路线上,十辆货车正以七十公里时速吭哧吭哧爬行。招商局的李主任上个月在慕尼黑被欧洲客户问得哑口无言:"你们越南的铁路运费每吨贵两成,到货日期还比老挝慢五天?"

商务部传来的数据看得人心惊肉跳。从重庆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现在只要十二天就能把整柜电子产品送到客户仓库。同样的货要是从胡志明市出发,先得在海防港排队等集装箱船,碰上苏伊士运河堵船,欧洲客户能等到胡子白。芭堤雅做水果生意的华侨刘老板现在逢人就说:"看见没,我们泰国产的榴莲走中老铁路,从摘下来到摆进巴黎超市只消七天,价格直接翻跟头。"

规划局的沙盘模型展示着两种未来。左边沙盘里,标着汉字的高铁列车沿着红河三角洲呼啸北上,在友谊关跟中国铁路网无缝衔接。右边模型里,贴着韩文标识的子弹头列车在顺化市郊突然断成两截——模拟不同轨距造成的换乘困局。新来的实习生小声嘀咕:"这不就像咱家Wifi,路由器在客厅,蹲厕所信号就剩一格?"

河内大学的青年讲师在社交媒体上算过笔账。采用中国标准虽然要多花百分之八的预算,但未来二十年能省下九百亿轨距转换费。经济学教授上电视时打了个比方:"这就跟买空调似的,贪便宜买个二手货,往后电费能把你钱包掏空。"工业区的鞋厂老板老吴更直接:"我们厂每月往欧洲发八个集装箱,走铁路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要是因为铁路接不上趟耽误生意,非带工人去交通部门口静坐不可。"

中欧班列的货轮笛声已经响彻欧亚大陆。从郑州出发的班列去年运送了十六万标箱货柜,重庆开出的列车甚至运过整车保时捷跑车。波兰边境的马拉舍维奇枢纽站里,贴着越南商标的集装箱正在吊装上德国火车,仔细看发货地写的却是柬埔寨金边。招商局的小伙子急得跳脚:"这帮柬埔寨老六,去年才开通对华铁路,现在居然倒手赚我们越南的运费差价!"

深夜十一点的部长办公室烟雾缭绕。武文胜划开手机看到最新推送——泰国交通部长宣布启动中泰铁路二期招标。墙上的电子钟显示日期:2023年9月15日,距离东盟交通联席会议还有四十八小时。他突然想起去年在万象火车站看到的场景:老挝检票员用生涩的中文喊着"昆明方向请这边走",站台上堆满发往德国的咖啡豆货柜。窗外又传来汽笛声,这次是河内郊区试验段的中国标准轨测试列车,最高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呼啸声震得窗框嗡嗡响。

咖啡杯底沉淀着最后一滴黑色液体。两份方案静静躺在桌面,灯光下烫金的1435数字和韩文logo相映成趣。工业园区传来的夜班机器轰鸣声中,似乎夹杂着集装箱码头起重机的声音,隐约还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刷新的留言:"咱越南要真成东南亚的铁路孤岛,往后淘宝上买东西是不是得加钱走空运啊?"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335900.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