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对峙升级,蒙古设关卡,多边谈判陷僵局

最近蒙古国那边,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一场大火,毫无征兆地烧了起来。

不是真烧了什么东西,是人心里的火。成千上万的人冲到首都乌兰巴托的广场上,天寒地冻的,脸都冻紫了,还在那儿喊。

为啥啊?

煤。

准确地说,是卖煤卖出来的腐败。有人把国家的煤偷偷卖了,几十亿美元就这么没了。这事儿一捅出来,谁还坐得住?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紧巴巴的,你这边还在往自己兜里揣钱。

这火一下就烧大了。

政府也怕啊,赶紧想办法灭火。怎么灭?干脆,来了个一刀切。说从今往后,所有跟国企签的煤炭长期供货合同,全部作废。

全部。

一夜之间,废纸一张。

以后谁也别想私下搞小动作了,所有煤都放到电子平台上去拍卖,谁出价高谁拿走,公开透明。

听着是挺好,对吧?

可这一下子,把咱们这边不少做生意的给坑惨了。本来签得好好的长年合同,指着这个稳定货源呢,结果人家那边一张纸,说没就没了。这不就是明晃晃的违约么?

很多人想不通,蒙古这是要干嘛?为了抓几个家贼,连生意信誉都不要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但你要是觉得他们只是在瞎折腾,那可能就想简单了。

这背后,其实是蒙古憋了几十年的一盘大棋。

说白了,蒙古心里一直有个结。你看它地图上的位置,就懂了。上面是俄罗斯,下面是中国,两个庞然大物把它夹在中间。这种感觉,肯定不好受。

换你你也不乐意,干啥都得看邻居脸色。

所以他们很早就搞了个东西,叫“第三邻国”政策。

意思很明白,我不能只跟你俩玩儿啊,我得去交点“远方的朋友”。美国、日本、韩国、欧盟,有一个算一个,都去搞好关系。

比如,跟美国人年年搞个“可汗探索”军事演习,看着挺热闹。跟日本、韩国也拿了不少经济援助。

就是想告诉身边这两位大哥:我不是只有你们两个选项。

想法是好的。

可现实呢?现实是,地理位置这玩意儿,是老天爷定的,你改不了。你跟美国关系再好,他能把航母开到戈壁滩上来吗?你的东西想卖出去,我的东西想运进来,最近的路在哪儿?

还不是得从中国或者俄罗斯走。

“远亲”,终究救不了“近火”。这个“第三邻国”的梦想,听起来很美,但始终有点飘在天上,落不了地。

蒙古自己也知道。所以,他们一直在找机会,想把这虚无缥缈的战略,变成实实在在的筹码。

机会很快就来了。

俄罗斯不是要建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叫“西伯利亚力量2号”吗?正好要从蒙古穿过去。

这下蒙古可来劲了。

心想我的地盘我做主,你想从我这儿过,没问题,拿钱来。张口就要一年15亿美元的“过路费”。

这个价码,说实话,有点狠了。

俄罗斯那边一听,眉头估计都锁起来了。他们也不是傻子,一看你这漫天要价,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扭头就去找了哈萨克斯坦。

人家那边路远点,但便宜啊。这笔大单子,就这么绕开了蒙古,飞了。

蒙古这一下,算是博弈博输了,手里一张好牌,直接打烂了。

跟俄罗斯这边没捞着好处,跟咱们这边的合作,也开始反复拉扯。

就说那条谈了快二十年的跨境铁路吧。好不容易,双方都点头了,协议都签了。

就在签字的当口,蒙古那边又当场提了新条件。

还是那个老问题,“过境使用费”。

这种在最后一秒钟突然加码的玩法,真的挺让人难受的。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俄罗斯那边也领教过。蒙古单方面把货物的过境费提得老高,俄罗斯代表团气得当场离席不谈了。莫斯科也干脆,直接把关键的物流通道,转向了中亚。

你看,大国之所以是大国,就是因为他们手里的选择多。

你这里走不通,我换条路就是了。

可蒙古呢?它能选的路,就那么几条。每一次看似强硬的博弈,结果往往是把自己逼到了更窄的角落里。

开头说的煤炭合同那事儿,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表面上是反腐,根子上,还是想把定价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想再被别人“束缚”。

可这么一折腾,伤害的是长期的信任。

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再想拼起来就难了。

是不是就没别的招了?

有。蒙古手里,还真就藏着一张可能翻盘的“王牌”。

稀土。

这玩意儿现在可是个宝贝,造芯片、造电动车、造各种高科技玩意儿都离不开它。

而全世界都在担心,稀土的供应,太集中在咱们中国手里了。万一哪天不卖了,大家不都得抓瞎?

这时候,大家一扭头,发现蒙古居然有相当可观的稀土储量。

这一下,蒙古的地位瞬间就不一样了。

美国、欧盟的眼睛都亮了,纷纷跑来示好。以前的“第三邻国”们,现在变得格外热情。

2023年,蒙古总理直接访问了华盛顿,跟美国签了个关于关键矿产和稀土合作的备忘录。

这信号太明显了。

蒙古想把稀土当成新的筹码,靠着“远方的朋友”,开发这个宝藏,既能赚钱,又能摆脱对中俄的依赖。

这棋走得对吗?

逻辑上是通的。但这事儿的难度,比开采稀土本身还要大。

你有矿,可你有开采和提炼的技术吗?没有。得靠西方投资。

你有矿,可你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能把这些宝贝疙瘩运出去吗?没有。得重新修。

最要命的问题又来了。

就算你把矿挖出来了,加工好了,想卖给美国、卖给欧洲,怎么运过去?

难道长翅膀飞过去吗?

最终,还是得通过中国的港口,或者俄罗斯的铁路网。

绕了一大圈,发现那个根本性的地理问题,还是没解决。这张“王牌”能不能打出去,怎么打,主动权,其实并不完全在乌兰巴托自己手里。

它更像一个“烫手的山芋”。

既是破局的希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考验着蒙古在几个大国之间走钢丝的智慧。

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蒙古还搞了个“乌兰巴托对话”。

把东北亚这几个关系复杂的国家,比如朝韩、中、俄、日、美,都请过来,坐下聊聊天,虽然解决不了啥根本问题,但起码表明一个姿态:我蒙古,不只是个卖资源的,我也是个爱好和平、能在国际舞台上说上话的角色。

挺努力的。

只是,夹在巨人中间,想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真的太难了。

左手是邻国绕不开的现实利益,右手是远方朋友给出的美好承诺,脚下还踩着能改变国运的宝藏。

蒙古就像那个走在钢丝上的人,每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41005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