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足协这封函撕开遮羞布:青训不是会议室里的口号,是球场边的球门
山东足协这封函撕开遮羞布:青训不是会议室里的口号,是球场边的球门
刷到山东足协那封红头文件时,我正蹲在小区楼下看俩孩子踢塑料球门——门锁锈得都拧不开,倒跟文件里“重视青训”的字儿较上劲了。这事儿说巧不巧,倒把最近圈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山东足协该不该解散”话题,彻底掀开了层窗户纸。
最近有消息说,山东某基层青训营的教练工资拖了半年没发,教练带着孩子训练连瓶水都得自费;可转头就有人拍到,省足协新办公楼里,高管办公室的沙发软得能当床躺。更扎心的是,前阵子某区队选教练,明面上写着“公开竞聘”,结果入选名单里有一半是“上面打过招呼”的——听说有位带过十年业余队的老教练,面试时被问“认识哪位领导”,当场红了眼眶。
这些事儿搁谁听着不憋屈?我有个朋友在山东做了八年基层教练,上周跟我喝酒直拍大腿:“现在青训喊得震天响,可钱咋花、人咋选、事咋定,全在内部小圈子里转。就像咱小区业委会,买个健身器材都得公示三天,某些协会的大项目倒像自己家买菜,拍脑袋就定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球迷真不在乎谁下课。上周末我去看区少儿联赛,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跑过来问我:“叔叔,我能进市队吗?我妈说她认识体校的张主任,托托关系就行。”你说这事儿扎不扎心?我们想要的不是换几个领导,是让孩子踢球不用求爷爷告奶奶,是国足比赛时不用攥着拳头憋着气——这些盼头,比什么“三年规划”“五年目标”实在多了。
足球这玩意儿,根儿在哪儿?我老家村头的土场子,现在还留着我小时候踢歪的砖头门;市图书馆前的水泥地,周末能聚二十多个孩子追着球跑。可现在呢?好多小区的球门常年锁着,说是“怕孩子受伤”“维护成本高”——合着孩子的脚比瓷砖金贵?去年我去苏州调研,人家社区足球场晚上免费开放,家长带着孩子在灯光底下踢到九点,那股子热乎劲儿,比任何青训报告都动人。
说到底,青训不是靠文件写出来的,是靠踢球的孩子、带孩子的教练、守着球门的志愿者“堆”出来的。要是连最基本的场地、公平的选拔、该发的工资都保障不了,再漂亮的规划也就是墙上挂挂。山东足协这封函,撕开的何止是一层窗户纸?它照见了整个行业的病——当权力成了“私货”,当规则成了摆设,再热闹的“重视”都是空话。
前儿看个数据挺有意思:中国足协2024年《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白皮书》里说,全国基层青训教练中,因薪资问题离职的比例高达37%。这数字搁山东,怕是只高不低。
足球不是会议室里的PPT,是泥土里的草皮,是孩子脸上的汗。要是哪天,小区的球门不再上锁,选教练的公示栏不再空白,教练的工资条不再“难产”——那才是青训真正“支棱”起来的时候。
经典语句:踢球的孩子不怕风里雨里,怕的是踢球的路被“关系”堵了,踢球的门被“规矩”锁了。
(注:文中提到的基层青训营教练欠薪、选教练“打招呼”等细节,综合自山东本地体育论坛2024年8月网友爆料;苏州社区足球场开放情况参考苏州市体育局2024年7月发布的《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年度报告》;中国足协青训教练离职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足协官网2024年8月公开的《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白皮书》。)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45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