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泡水车泛滥!新车慎购防陷阱
泡水车去向与防范
雨季一到,网上总能看到一些汽车被水淹的新闻。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泡水车最后都去哪儿了?更关键的是,我们会不会不小心买到这样的车?该怎么避免踩坑呢?这篇文章就来给你讲清楚这些问题。
泡水车流通与骗局
市面上的泡水车,主要出现在二手车上,不过也不能排除新车也有这种情况。
泡水车最常见的是在二手车市场流通。有些二手车商为了赚钱,会故意隐瞒车子曾经被水泡过的事实,比如简单地洗一洗、翻新一下,把那些明显的问题掩盖掉。比如说,换掉发霉的坐垫,把湿漉漉的地毯晒干,或者用除味剂来遮盖霉味,然后打着“准新车”、“个人一手车”的旗号,低价卖出去。尤其是那些年份比较老、维修记录不全的车,普通老百姓很难看出来是不是泡水车,一不小心就容易被骗。
泡水车风险与维权
新车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比例很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车子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暴雨或者洪水,导致车厢进水,车子被泡了;另一种是4S店或者经销商的库存管理有问题,比如车库地势低、排水不好,遇到极端天气后库存车被淹了。
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定要走法律途径维权,按照法律规定,可以要求“退一赔三”,这样你不仅能拿回钱,还能赚一笔。
另外,有些泡水车会被改装后卖到一些特定的市场。比如严重的泡水车可能会被拆掉,那些没坏的零件,像轮胎、轮毂、玻璃这些,可能会被单独卖出去。还有一些会被改成“工程车”或者“工具车”,用来拉货、工地通勤之类的。这类车平时不怎么上路,买家对车况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更容易把泡水的问题藏起来。
警惕泡水车陷阱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少泡水车混进了汽车租赁市场。这些租赁公司更看重的是“短期使用”,而不是“长期耐用性”。所以有些商家会低价买来泡水车,简单修一修就放到租赁市场上。因为租客一般只用几个月,他们主要看外观和基本功能,很难发现泡水带来的隐患,比如之后电子系统出问题。一旦出问题了,租赁公司还可能把责任推到“你用得不对”上。
那怎么才能避免买到泡水车呢?其实有几个办法:查维保记录、看看内饰有没有痕迹、再看看底盘有没有异常。
想要避开泡水车,第一步就是查维保记录和出险记录,这能帮你排除大概80%的风险。买车前一定要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直接联系4S店查一下车辆的保养记录。同时也可以去保险公司那边查出险记录。如果记录里有“水淹”、“涉水”、“清洗内饰”这些词,或者维修项目里有“更换全车线束”、“维修车身电脑”之类的,那基本上就能判断这辆车是泡过水的。就算记录不全,也能大大降低被坑的概率。
泡水车检查要点
第二步要重点看看车里面三个容易藏水的角落,因为泡过水的车,内饰上的一些痕迹是很难完全清理干净的。你可以先看看座椅下面,正常车的座椅滑轨应该是干净的,没有锈迹也没有泥沙,但如果车子泡过水,可能会有细小的泥沙残留,或者出现点状的锈斑。再摸一摸地毯下面,把脚垫掀开,用手按一按地毯,如果感觉有点潮湿、有霉味,或者底下海绵有硬块,像是被水泡过晒干后留下的痕迹,那就要小心了。另外还可以试试车里的电子设备,比如反复开关车窗、空调、中控屏幕,如果发现反应慢、有奇怪的声音,或者故障灯一直闪,那可能是电路被水泡过留下的问题。
第三步是仔细检查底盘和机械部分,建议把车抬起来看看。正常的车底盘应该只是有一层均匀的灰尘,而泡过水的车在底盘的缝隙、螺丝连接的地方可能会有泥沙残留,甚至有些地方会有锈迹,尤其是金属管路的接口处。另外还要看看发动机舱里的线束接口,如果接口里有白色粉末,那是水汽蒸发后留下的盐渍,或者是防水胶条变形、脱落了,这基本可以判断是泡水造成的。
泡水车检测要点
第四步,试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异常信号”。车子一启动,先看看仪表盘上有没有故障灯亮着,比如ABS灯、安全气囊灯这些,如果一直亮着,那就有问题。开车的时候听听有没有奇怪的声音,特别是泡过水的车,轴承、变速箱这些部件容易坏。刹车踩起来是不是顺畅?挂挡有没有顿挫感?如果刹车软绵绵的,换挡不顺,可能是泡水后零件生锈卡住了,这种问题修起来特别贵,后期维修成本很高。
第五步,如果你对车况还有点怀疑,那就找专业的机构做个检测。花个300到500块钱,请像中保研、查博士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他们能给你做一次全车检测,告诉你这辆车是不是泡过水、有没有出过事故,还会详细列出有问题的地方。尤其是买10万以上的二手车,这笔钱花得值,能帮你避免以后几十万的维修麻烦。
泡水车最怕的就是“电路老化”和“金属锈蚀”,看起来现在还能用,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甚至可能自燃。买车的时候别光看价格低,多花一个小时查查车况、做做检测,比省那点小钱强多了,不然到时候买了之后用着糟心,后悔都来不及。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61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