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以为上海招商是“皇帝选妃“了,现实是区长们都在当“健身房
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觉得上海这种地方,招商引资就跟皇帝选妃一样,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看着一堆公司挤破头地送上简历,然后大笔一挥,“这个留下,那个拉出去”。
现实是,这种想法天真得像是相信街边的健身房销售真的关心你的健康。
真实的世界魔幻得多。别说上海了,就算把天顶星搬来,只要它想搞经济,它的区长、主任、部长们,就得化身全宇宙最顶级的销售,拎着PPT,陪着笑脸,跑遍大江南北,去跟各路老板们称兄道弟,核心思想只有一句话:“老板,来嘛,我们这嘎嘎好,保证让你宾至如归。”
你以为王罗清部长带队去江西省安徽商会是干嘛?旅游吗?团建吗?去品尝赣菜的辣,感受徽商的情吗?
别闹了,这就是一场顶级的商业路演,一场关于“钱、地、人”的精准捕猎。只不过,猎人和猎物的角色,随时可能互换。
这事的底层逻辑,得从地方经济的“健身房模式”说起。
每个城市,每个区,乃至每个街道,本质上都是一个开门做生意的“健身房”。健身房的KPI是什么?会员数量、私教课销量、续费率。翻译到地方经济上,就是企业注册数、税收总额、固定资产投资。
以前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是增量竞争,健身房开在家门口,总有想减肥的胖子主动上门。现在呢?胖子就那么多,但健身房越开越多。你不主动去小区门口发传单,不搞点“办年卡送季卡”的骚操作,隔壁那家“肌肉吴彦祖”当教练的店,就把你的客户全抢走了。
所以,上海市长宁区的王部长带着新华街道的一班人马,浩浩荡荡跑到江西,堵在江西省安徽商会的门口,这行为的本质,和健身房销售在地铁口拦住你,热情洋溢地问“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吗”,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地方政府的“内卷”,或者说,是服务意识的觉醒。他们终于明白,营商环境不是写在文件里的口号,而是需要靠一次次握手、一杯杯热茶、一场场推心置腹的座谈会,实打实地拼出来的。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场“局”里的三方博弈,非常有意思。
第一方,长宁区代表团,也就是“卖卡”的销售方。
你看他们来的阵容,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罗清带队,下面跟着街道的书记、副书记,还有商务委、投促办的副主任。这套班子,堪称顶配。部长负责拔高定调,画一个关于未来的大饼;街道书记负责介绍具体产品,也就是新华街道这块地能提供什么户型、什么配套;商务委和投促办就是技术支持,专门解答“这个政策能优惠多少?”“落户流程麻不麻烦?”这类具体问题。
他们的诉求非常明确:把江西的优质徽商企业,忽悠,哦不,是“吸引”到长宁去。他们手里有武器,比如上海的区位优势、长宁的国际化氛围、新华街道的“国宾道”名头,以及一系列实打实的优惠政策。这些就像健身房的宣传单,上面印着“进口器械、恒温泳池、金牌教练”。
但他们也有焦虑。上海的成本高,竞争激烈,凭什么让一个在江西活得好好的企业,背井离乡跑到你这里来?万一来的企业是个“瞎积薄发”的投机分子,骗完政策就跑路,那不是白忙活一场?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中介来做信用背书。
这就引出了第二方,江西省安徽商会,也就是“中介”和“担保人”。
商会这东西,非常微妙。它既不是官方机构,也不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它更像一个江湖堂口,会长张传厚就是这个堂口的“坐堂大爷”。他手里攥着一大把在江西发展得不错的徽商资源,这些人有钱、有产业、有扩张的需求。
对于长宁区来说,商会就是个超级“客户筛选器”。能进商会,尤其是能做到常务副会长的,基本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客户”,不太可能是骗子。通过商会来对接,效率高,风险低,省去了大海捞针的麻烦。这就像你想找个靠谱对象,与其在社交软件上跟牛鬼蛇神聊天,不如直接去找经验丰富的媒婆。
而对于商会本身,这种活动也是在“刷脸”和“赋能”。你看,我能把上海的领导请过来,给我的会员们“喂到嘴里”送资源、送机会。这不仅体现了商会的能量,也给会员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会员们一看,交这点会费值了,以后更得紧跟张会长的步伐。叶文榜秘书长主持会议时那种热情洋溢,背后是对这种价值交换的深刻理解。
最后,是第三方,那些在座的企业家们,也就是真正的“客户”。
他们是来听故事的,也是来评估风险的。上海好不好?当然好。长宁牛不牛?肯定牛。但这些“好”和“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过去之后,成本会不会翻倍?员工好不好招?当地的各种“庙”好不好拜?
所以你看,座谈会上,张传厚会长先是欢迎,然后不卑不亢地介绍商会和会员企业的情况。潜台词是:“我们不是土包子,我们手里有牌,有实力,我们是来平等合作的,不是来讨饭的。”
而王世玉、孙敬放这些常务副会长们的发言,则更像是试探。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产业协同的可能性、政策落地的细节。这就像一个真正想买健身卡的客户,他不会只听销售吹牛,他会问:“你们这的洗澡水热不热?高峰期跑步机要不要排队?请假能不能停卡?”
这三方,就在一场看似“气氛热烈,宾朋满座”的座谈会上,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价值博弈和信息交换。
长宁区在秀肌肉,秀服务,试图证明“我的卡,物超所值”。
商会在搭台子,牵红线,试图证明“跟我混,有肉吃”。
企业家在冷眼看,用心算,试图搞清楚“这卡办了,到底是我薅羊毛,还是我被当羊毛薅”。
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区域经济竞争最真实的写照。
你以为招商就是请客吃饭,喝几杯茅台,签个字就完事了?
错。
那都是表演给外人看的。
真正的核心在于,一个地方政府,能不能把企业当成“用户”来服务。
过去很多地方政府的姿态是:“我这里有地有政策,你爱来不来”。这叫“产品思维”,我有什么,你就用什么。
现在长宁区这种主动出击的模式,叫“用户思维”。它得先研究“用户”(也就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是缺资金?还是缺市场?是缺人才?还是缺上下游产业链?然后把自己打包成一个“解决方案”,精准地推销给“用户”。
所以你看,他们不仅自己来,还带着上海本地的企业家代表,比如寅诺实业、晓途网络、数智万联这些公司。这是在干嘛?
这是在展示“生态”。
潜台词是:“老板你看,你过来不是单打独斗,我们这里已经有你的同行和伙伴了,来了就能融入圈子,一起快种快收,搞不好还能产生点化学反应,搞出新名堂。”
这就是商战,只不过战场从写字楼里的会议室,搬到了另一个省的商会里。比的不是谁嗓门大,是谁更懂对方的痛点,谁能给出的确定性更高。
所以,以后再看到类似“某某领导带队赴某地考察招商”的新闻,不要再简单地把它当成一个官样文章。
你要看到背后的急迫感。
你要看到城市之间的殊死搏斗。
你要看到官员们为了GDP和税收,是如何放下身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甚至向销售员转变的。
这魔幻吗?
这很魔幻。
但这现实吗?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商业现实。
至于长宁区最后能不能从江西钓到大鱼,这场座谈会能不能真的转化成几个亿的投资,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商业世界,从来都不是握个手就能一帆风顺的。毕竟,健身卡办了不去的人,也多的是。
但至少,他们出来跑了,出来抢了。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能放下身段主动出击的,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已经比那些还坐在家里做梦的,领先了一个身位。
就这么个事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62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