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监管风暴下,民营医院接连停业!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美女#
医保监管风暴下,民营医院接连停业!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今天刷到一条新闻,仙桃康和医院正式申请停业了。而就在三个月前,这家医院刚被当地医保局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说实话,看到这条消息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类似新闻了。
就在上个月,济宁一家由国资控股的医院因严重欺诈骗保被直接吊销了执业资格。根据官方通报,这家医院不仅伪造彩超、心电图检查报告,还串换项目收费、重复收费。更让人震惊的是,这还是一家事业单位性质的非营利性二级综合医院。
想想看,一家拥有500张床位、开设30多个临床科室的医院,说倒就倒了。这背后的信号再明显不过:医保监管真的越来越严格了。
从去年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案曝光,到今年各地医院接连被查,医保监管的风暴正在席卷全国。国家医保局不久前刚发布新规草案,明确表示要严防医疗机构通过“主动退保”来逃避监管。这意味着,想钻空子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医院一失去医保资质就迅速停业?
答案很简单:对很多民营医院来说,医保收入能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一旦失去医保资质,患者需要全额自费,医院就失去了价格竞争力。更严重的是,医保定点资质本身就是一种官方背书,失去这个背书,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会直线下降。
我认识的一位医院管理者私下跟我说:“现在做医院,合规管理比什么都重要。以前可能还能打打擦边球,现在大数据监控这么厉害,任何违规操作都无所遁形。”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看看最近几个案例:安徽涡阳阳光医院在被中止医保服务协议三个月后直接注销;大冶朋仁医院因虚计费用、过度检查被处罚后,一个月内就申请注销;陕西神木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医保协议解除后立即全面停诊...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事实: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网友评论说:“骗不到了医保金了????”,虽然话有点直白,但确实反映了一部分现实。在监管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那些指望通过骗保、违规操作来盈利的医疗机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那么,民营医院该如何应对这场变革?我认为关键是要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管理”。
首先,医院内部必须建立严格的医保管理制度。从处方审核到收费标准,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定期自查自纠,把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摆脱对医保的过度依赖。可以重点发展特色专科,或者拓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非医保依赖型服务。毕竟,医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最后,医院管理者要有长远眼光。与其整天琢磨怎么钻政策空子,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品牌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保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这对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它能促进行业洗牌,让那些真正有实力、守规矩的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对患者来说,也能享受到更规范、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医疗行业的观察者,我相信经过这段阵痛期,中国的民营医院会走向更健康、更规范的发展道路。而那些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积极转型的医院,必将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9095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