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法英集体掉坑!马伟明有高招,带中国电磁弹射避开所有坑

当美国福特号航母频繁出现电磁弹射问题,被调侃成“贵得离谱的玩具”时,俄罗斯因为工业基础不济放弃了电磁弹射的研发项目,马伟明院士带领的团队交出了福建舰的弹射技术方案,背后隐藏着中国科研的“避坑智慧”。

美国在电磁弹射领域曾经走在前面,可是在2017年服役之后,路线上的缺陷就暴露无遗。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军被“抢占技术高地”的念头一脑门子,果断选择了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只看到产业链短期内成熟,结果却忽略了航母在实战中的苛刻需求。

2017年福特号一上线,隐患立马就出现:那4套弹射器共用一个电源,简直就像四个水龙头挤在一根细水管上,一出毛病,整舰战机都得赖在甲板上,不能出动。

美国国会之后公布的装备评估报告更直白地揭示了问题:那弹射器出了故障的频率,比最初设计的目标还要高出不少,每次维修都得拆开数十个零件,停机好几天才能重新上岗。更严重的是能量消耗太大,弹射多架飞机以后,得睡上一会儿降温,否则在实战中,这短暂的休整就能影响整个战局。

美国军方不断发生的事故,成了马伟明团队最鲜明的“教科书”。2017年福特号出问题后,马伟明马上指挥大家整理分析:从国会报告到外媒披露的维修细节,他们把“交流系统供电不稳定”、“故障连锁反应”等问题逐一列在讨论会上。那会儿团队正处在电磁弹射技术路线的关键选择阶段,有人犹豫着“英美都走交流路线,我们是不是要稳妥点”,马伟明拿着福特号的故障数据反问:“稳妥是跟着掉坑吗?你看美军改来改去,故障还不断,这说明路线走错了。”

他随即带领团队坚定了走中压直流的方向,把美军的教训当成了研发的“避雷针”——比如专门设计了独立供电的弹射器,避免一出故障就拖全局;对于美军降温耗时长的问题,他们也动脑筋,优化能量使用方案,尽量缩短中途停顿时间。

大约在2018年前后,团队遇到研发上的难题:一次弹射轨道强度测试连续告吹,有人又建议“要不试试改造交流系统,毕竟美军有成熟的经验”。马伟明没有直接否定这个想法,而是调出2017到2018年间美军福特号的故障更新记录——那段时间,福特号的弹射器出了不少问题,不仅多次推迟部署,甚至还被当时的美国总统要求“改回蒸汽弹射”。

“美军虽然有成熟的案例,但那都是失败的例子。”马伟明把记录放在桌上,语气坚定,“咱们今天不解决直流电路线的问题,迟早会像他们一样,战场上掉链子。”那段时间,团队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里,马伟明每天只睡三小时,亲自盯着材料强度测试的数据,终于通过调整轨道合金搭配,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模拟战机在极限重量下滑出轨道时,监控屏前的人们欢呼着,有人还抹了把熬红的眼睛:“幸好咱们没走他们那条老路。”

俄罗斯的窘境让马伟明他们的团队早早就意识到“资源绑架”的坑有多深。其实,早在80年代,俄罗斯就开始搞电磁弹射的研究,苏联解体以后,克雷洛夫国家科研中心就接过了这项任务,到了2000年左右,还提出过一个初步方案——打算在“风暴”级航母上安两套电磁弹射器。

现实狠狠泼了冷水:苏联时期的产业链分散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关键零部件供应随着解体纷纷中断;俄罗斯本土的工厂连合格的绝缘材料都生产不出来,不得不从中国采购一些民用级的应急产品。同时,2010年以后,军费主要投向战略核力量,航母项目的资金也被大幅削减,导致“风暴”级航母的研发从2015年推迟到2025年,最终在2021年官方宣布彻底搁浅。克雷洛夫中心的工程师无奈地说:“我们拥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却没有能够制造线圈的工厂,只能眼睁睁看着项目泡汤在纸上。”

看到俄罗斯“有图纸但造不出零件”的尴尬情况,马伟明团队从2017年开始就立下了铁规:核心部件必须百分之百实现国产化——就是说要防止像俄罗斯那样,在关键时刻被外面断供卡住脖子。

他们特意汲取俄罗斯的教训,制定应对方案:俄罗斯缺少大功率电容和绝缘材料,团队就联手国内的电子厂家和材料研究机构,重新研发这些关键部件,绝不用进口;俄罗斯因从零开始制造部件,不但慢还浪费时间,团队就偏要用“复用国内成熟技术”的聪明做法。

像弹射器要保证电流稳定的器材,他们就直接用国内潜艇上验证过的稳压模块,只要调调参数,就能搞定,省得像俄罗斯那样重新设计一遍。而弹射轨道需要能抵住战机冲击的结构,他们就借鉴国内驱逐舰甲板的抗冲击设计经验,不用再跑去要国外的技术。

法国和英国的失败经历,成了团队的一份“避坑宝典”。在2013年,法国为了PA2航母项目,本想着跟美国合作开发电磁弹射器,结果因为技术难题卡住了核心,还出现了成本飙升,最后只能作罢;而2017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因为预算超支,直接放弃了弹射系统,改用了传统的滑跃甲板。

这些经验让马伟明团队更加坚定:核心技术绝不能依赖外部,也不能盲目追求“好看的参数”。为了争“弹射重量第一”,美军硬是把承重搞得太高,结果导致FA-18战机屡屡受损;而马伟明团队自2018年起就专注于实战需求,弹射重量精准配合歼-35、歼-15T和空警-600,既确保了安全,又提高了出动效率——福建舰后续海试时,舰载机的出动能力比滑跃甲板航母大得多,正是这种清醒认识的成果。

从2017年开始,马伟明带着团队不断调整路线,吸取俄法英在军事技术上的失败教训,每一次突破都踩着前人留下的“坑”。他经常跟团队讲:“别人走过的弯路,咱们得避开;那些还没搞定的问题,咱们要想办法搞定。”

#热问计划#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65012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