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发言人意外泄露:加沙战事已致20000士兵伤残,官方数据被指瞒报近三倍
一句话。有时候,真的就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把一张纸捅个窟窿,哪怕那张纸被精心裱糊过,看起来天衣无缝。对以色列国防军来说,戳破窗户纸的那句话里,有个数字:“20000”。
这事儿发生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以军发言人埃菲·达弗林站在那儿,表情严肃,话语流畅,一切都按部就班。然后,几乎是毫无征兆地,他提了一句,说要缅怀在加沙冲突中受伤的,两万名士兵。
话音刚落,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一秒。因为就在那一刻,如果你打开以色列国防军的官方网站,上面白纸黑字印着的数字,是6333。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到底是说漏了嘴,还是官方数据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一个不经意的“口误”,瞬间撕开了一道近三倍的数字鸿沟,把那个大家心里嘀咕、却不敢大声说的猜测——以军在刻意隐瞒真实战损——直接扔到了聚光灯下。
其实吧,达弗林这个20000人的数字,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直都在,只是官方假装看不见。你只要去查以色列国防部下属那个叫“康复司”的部门,他们的账本早就明明白白了。早在去年九月中旬,这个部门就披露过,从战争开始,他们收治的伤兵,总数已经超过了两万。
康复司的人可不管什么对外宣传、什么军事机密,他们的工作就是一件事:接收伤员,治疗伤员。所以他们报上来的数字,那可是挤干了所有水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数字游戏,好像还有个固定公式。你还记得去年12月初吗?当时以色列媒体就爆出来,说伤员早就过了5000人,结果军方“批准”公布的呢?1593人。不多不少,正好是媒体曝光数字的三分之一。
你看看,从去年底到最近,这个三分之一的比例,稳如泰山。这套信息过滤的把戏,玩得可真溜。在阵亡数字上,或许没人敢去挑战,毕竟那是人命关天。但在伤员问题上,医院和康复部门的流水账单是藏不住的。你这边官方战报写着六千多伤员,那边康复中心却实打实地接收了两万多。那多出来的这一万多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是幽灵吗?难道他们不占用医疗资源,不需要花钱治疗,不会给家庭带来痛苦?
这种惨重的伤亡,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把以色列最初那种“速战速决”的傲慢幻想,打得粉碎。想想看,冲突升级以来,以色列前后动员了超过36万兵力,那是什么概念?整个国家的青壮年几乎都被抽调一空。地面部队,至少砸进去了12个旅,里面还有像戈兰尼旅这种王牌中的王牌。超过600辆“梅卡瓦-4”主战坦克,乌压压地开进加沙,头顶上还有F-35和无人机保驾护航,那架势,简直就是要泰山压顶。
结果呢?现实狠狠甩了一记耳光。
他们在加沙面对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而是一张巨大的、看不见的、埋在地下的立体防御网。哈马斯花了多少年,挖出了那个被称作“地下迷宫”的东西,这玩意儿成了所有以军装甲部队的噩梦。那些地道,直径也就一米五左右,但里面通风、照明、通讯设备一应俱全,出口就藏在你根本想不到的废墟底下。
哈马斯的武装分子就像地鼠,通过地道悄无声息地绕到你坦克的侧面、后面,打完一发RPG就立刻消失在地下。你引以为傲的空中侦察?对不起,在这些地下幽灵面前,跟睁眼瞎没什么区别。光是在加沙城东北边的那个谢贾亚地区,就有12支以军装甲分队,就是这么被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人给端了的,好几辆“梅卡瓦-4”坦克被近距离摧毁。
除了神出鬼没的地道,哈马斯手里的家伙也专治各种“铁王八”。他们有的是俄制的RPG-7火箭筒,但都配上了能击穿反应装甲的串联战斗部,老树开新花。更要命的是伊朗版的“短号”——德拉维赫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射程五千多米,简直就是“梅卡瓦”的头号杀手。
他们通常是“三人小组”行动,一个负责看,一个负责打,一个负责引导,专门挑坦克屁股后面的发动机舱、炮塔和车身的结合部这种软肋下手。有不完全统计说,这次冲突,以军损失的各种装甲车已经超过了500辆,这里面七成以上,都是被这些反坦克武器给干掉的。就算坦克没被彻底摧毁,里面的人,也基本是非死即伤。
以色列《新消息报》爆出的料,更是让人脊背发凉:光是去年12月那一个月,以军的康复部门,每天都要新接收60名伤员。这些人里,超过58%手臂或者腿部严重损伤,说白了,就是得截肢。还有将近12%的人,内脏破裂,或者眼睛、头部重伤。至少有100名士兵,因此永久失明。这哪里是战争,这简直就是一台巨大的血肉磨坊。
战场上的失败感,最终会像病毒一样传到后方。哈马斯很聪明,他们不跟你硬碰硬,他们把人化整为零,变成无数个五到八人的小队,就在城市的废墟里、小巷里,用冷枪和路边炸弹跟你耗。这种战术,一点点地“磨”,不仅拖慢了你的推进速度,更重要的是,它在一点点地啃食士兵的心理防线。
根据以色列军方自己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士兵自杀事件已经高达37起,是往年的快三倍了。而在康复部门收治的那两万多名伤员里,因为战争留下严重心理创伤的,就有大概7000人。这些“看不见的伤亡”,以前一直被官方数据忽略,但它们对一个家庭、对整个社会造成的伤害,一点都不比断手断脚来得轻。
现在你再回头看,以色列为什么同意停火?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伤亡数字已经到了他们自己都无法承受的极限。对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来说,每一个士兵的伤亡都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36万预备役的动员,已经把民生经济冲击得七零八落,而两万人的伤残规模,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天文数字般的优抚开支。这副担子,任何一届政府都扛不住。
战损数据的曝光,在以色列国内激起的反战情绪和抗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一线部队早就累了,疲了,有些单位战斗减员严重到不得不缩编。现在,停火协议虽然达成了,但以军并没有撤走,战争的阴影还笼罩在加沙上空。如果内塔尼亚胡政府还想继续硬撑下去,那么这份不断拉长的伤亡清单,必然会引爆更汹涌的国内反战声浪。
这场冲突的代价,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战场胜负了。它已经变成了以色列自己必须面对的战略困局。而加沙的土地和人民,还在血与火中,等待一个能真正终结这场暴力循环的答案。
http://omashta.com/zuqiuzixunjieshao/6951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