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交了不管考多少分都能上大学?打算靠大学生消费来拉动GDP吗

这两年,我感觉现在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简直像街边发传单一样随便!

来咨询我的家长里面,不管他家的孩子考分有多低,最后都有大学上。

就算是低于专科分数线,只要你敢报、敢填调剂,学校都会录取你。

前段时间老家,听到邻居婶子炫耀:"咱村十个高考生全考上大学啦!"

细问才知道,有个考 289 分的娃都被某民办学院的招生办老师提前“内定”,家长激动得要卖两头牛凑学费。

可回头看看那些毕业后蹲家里打游戏的年轻人,我突然悟了 —— 现在的大学,怕是成了 GDP 得 "永动机" 吧?

一、只要敢考就敢录!录取通知书比外卖还准时

今年高考分数线刚出,一个亲戚家的女儿考了 317 分(满分 750),居然收到了三个学校招生办的电话。

其中一家民办院校的招生老师打电话说:"同学你这分数报我们学校稳录,现在交 3000 元预定金还能减免住宿费!"

吓得我直嘀咕:"这录取比拼多多砍一刀还容易!"

现在的录取规则真是迷:某专科院校招生办老师私下说,只要档案投进来,哪怕数学考 18 分,只要服从调剂就能录。

去年还有个单科个位数的考生,被某 "技术学院" 录取后,家长摆了十桌升学宴,结果孩子入学后发现,班里一半人高考总分不到 300 分,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

二、四年 20 万喂饱 GDP!家长砸锅卖铁养大学

隔壁王叔为了儿子上民办本科,把家里三亩果园都抵押了。

算笔账吓一跳:学费 2.6 万 / 年,住宿费 4000,加上生活费、考证费,四年下来妥妥 20 万。

这钱都去哪了?

30% 给了民办学校的天价师资(很多兼职老师一节课 500 块);

25% 贡献给学校周边:奶茶店月入 10 万、打印店靠论文装订赚翻;

15% 花在 "仪式感消费":新生开学买电脑手机必花 1.5 万 +;

20% 贡献给旅游业:大学生占五一游客量的 37%,穷游攻略养活了多少自媒体。

最魔幻的是,某三线城市大学城周边,靠大学生消费撑起了整条商业街。

卖杂粮煎饼的阿姨说:"一到开学季,我每天能卖 800 个饼,比白领挣得都多!"

三、毕业即失业?20 万换张 "失业许可证"

王叔儿子去年毕业,简历投了 50 家公司,面试时 HR 直接问:"你大学四年除了打游戏还会啥?"

现在在家蹲了 8 个月,每天抱着 "电子商务" 毕业证发呆。

数据更扎心:

2023 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仅 41%,民办院校更低至 35%;

某求职平台显示,"大专学历" 岗位平均月薪 4500,仅够还校园贷;

38% 的毕业生承认:大学四年没去过图书馆,专业课作业靠百度。

最讽刺的是,很多学生为了 "逃避就业" 选择考研,又砸进去 6-8 万培训费,结果呢?2024 年考研报录比 4:1,落榜生只能继续啃老,家长还得继续 "消费拉动 GDP"。

四、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要不要上大学?

上周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混得最好的居然是没上大学的小李。

他高中毕业后学了数控技术,现在在车企拿 1.2 万 / 月,去年还全款买了房。反观那些花 20 万上民办的同学,不少还在做 3000 元的客服。

给家长的良心建议:

1.分数低于 400 分,就冲定向军士,入伍当兵,吃喝不愁。还有就是优先选能就业的高职,和企业有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毕业即就业。

2.民办院校学费超过 1.5 万 / 年,果断放弃。这钱用来学门技术(如电工、挖掘机),回报率更高

3.别信 "学历改变命运" 的毒鸡汤。现在蓝领工资超白领的岗位越来越多,焊工、月嫂、宠物医生都是香饽饽。

最后想说:大学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花 20 万买张 "失业证",不如早点学门真本事。

毕竟,能养活自己的手艺,比啥毕业证都靠谱!

本文不针对所有大学,985/211 等优质院校、就业有保障的高职院校依然值得读,但请理性评估个别民办 / 专科的性价比

http://omashta.com/chanpinzhanshi/95618.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