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海军——重建中的俄罗斯舰队在1905~1917(4)
对南方的战略构想
1913年秋天,俄国未来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海军部和外交部开始制定俄国针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战略方针。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729~1796),俄国统治者就曾打算打通这两个海峡获得使俄国势力进入地中海的通道,并在之后很多年内不断为此努力。但是最后,19世纪中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将这种向南伸展的冲动归于无形。此后,由于和英法就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通行权,以及限制俄国在黑海的海军力量的一系列问题签署条款,最终将黑海舰队以及俄国在黑海的海上力量控制在了仅能保护俄国南翼岸防的程度上。但情况在20世纪到来后再度发生转变,由于俄国南方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产量大增,俄国极不希望这条通路被任何其他国家控制住。而土耳其的日渐势衰又使得局势更加复杂,西欧强国极有可能控制土耳其,而他们的利益又有可能同俄国利益相冲突。现有的政治局势迫使俄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包括如何保护本国商船通过两个海峡。万一需要占领这两个海峡,那么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战列舰队。
要夺取以上两个目标,NGS认为需要将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联合起来。在必要的时候,南下至地中海的波罗的海舰队,可以从爱琴海方向攻击达达尼尔海峡,以配合黑海舰队从黑海内发起攻势。当然,如果战略计划依照这样运作的话,俄国便需要在地中海设一海军基地。1913年6月,俄国同法国签订协议,俄国可以使用比塞大港口(属突尼斯)作为军事基地。
当然,对俄国海军而言,在地中海调集强大的海军力量还有其他原因。除了可以攻取达达尼尔海峡之外,俄国舰队的出现还可以在俄英关系中为俄国增加政治砝码,并可强化“协约国”概念,更可有效地保护整个南翼,同时也可以为在地中海航行的俄国商船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使它们免于受到奥匈、意大利(当时还是同盟国之一) 等同盟国海上力量的威胁。俄国海军认为,布置在此的战列舰中队的战舰数目将由这个舞台上的潜在敌国来决定,即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他们同德国形成了“同盟国”以对抗欧洲舞台上的协约国。
当然,NGS认为同时对抗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可能并不大,这两个国家不太可能组成联合舰队,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两国从没展开过协同作战行动的事实又更加深了这个想法,所以即便在将来这两个国家真的进行联合军事行动,经验不足和互存戒心的问题也足够致命。虽然奥匈和意大利“尿不到一个壶里”,但地中海的海上力量发展却不容乐观,NGS估计到1920年奥匈帝国将会拥有12艘无畏舰,而意大利将拥有16艘。结果,即便是以配合英国地中海舰队和法国土伦港驻留舰队的角度来考虑,未来俄国驻比塞大的地中海海军中队的规模也至少需要8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这不是一个令人轻松的数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军做出这番预计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俄国当前的主要兴趣就是在地中海方向。在1914年早些时候,俄国曾决定不久之后将在地中海设立一个专门的属于俄国自己的海军基地,选址可能在珀索斯或莱姆诺斯,在那里将配备维修船坞、停泊位、防守雷区和岸防炮组。也就是说俄国打算将俄舰队主力集中在东地中海区域,甚至不惜放弃波罗的海将海军力量的主力移驻于此。
1913年12月22日,海军部长和NGS主任联名上书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他们请求沙皇同意俄海军的未来发展计划,其宗旨为“获得海上及君士坦丁堡海峡即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及其附属海域的海军霸权”。他们提议到1919年,在地中海驻扎一支包含12艘无畏舰(4艘塞瓦斯托波尔级战舰,4艘伊兹梅尔级战舰和4艘新战列舰)的波罗的海舰队,而且这些战舰的建造工作必须立即开始,同时为其建造一些辅助战舰。在黑海则需要布置一支包含8艘无畏级战列舰的海军中队,辅之以相当数目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尼古拉斯二世同意了这个计划,为了适应黑海和南线的有几分紧迫的局势,甚至一度考虑让波罗的海的船厂建造属于黑海舰队的战列舰。
到1914年初,黑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1911年的决定--布下3艘无畏舰及配套轻型战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等的龙骨--已经明显不够用了,因为土耳其正在扩充它的舰队。用外交部长萨索诺夫的话来说就是“土耳其海军可能会扩充舰队的事实令海军部非常担心,尤其是我们得知土耳其已经向英国公司下了几个大的订单,并正试图从某南美国家获得大型海军舰艇。”
已知的在1911年的秋天,向英国订购的2艘无畏舰(“雷萨德·哈米斯”号和“雷萨德五世”号)在布下龙骨后不久,土耳其便卷入了两场军事纷争中,即1911~1912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和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这两场战争令土耳其的经济雪上加霜,财政危机使得“雷萨德·哈米斯”号的建造工作被迫中止,订单也被取消了。“雷萨德五世”号的建造工作还在赊账状态下勉强进行,后来此舰改名为“雷萨迪”号。
1913年也正因为俄罗斯日益严峻的威胁,土耳其政府不顾本国可怕的财政窘境,愿意给出比3个南美国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更高的价格购买当时正在美国和英国建造的5艘外贸型无畏舰之一。同时他们也向德国伸出了橄榄枝,意欲购买它的战列巡洋舰“戈本”号。1913年11月,土耳其宣布它将购买无畏舰“里约热内卢”号,这艘船本是英国泰恩河畔阿姆斯特朗船厂为巴西建造的。1914年初,土耳其以被黜苏丹阿布杜勒·哈米德的珠宝和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的一些地产作抵押,又向英国订购了1艘雷萨迪级无畏舰,并将其命名为“法提克哈”号。
奥斯曼土耳其的这些备战行动在俄国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更糟的是由于土耳其方面已经觉察到危机迫在眉睫,原本考虑在波罗的海新造的黑海舰队战舰便无法借道海峡进入黑海了。
1914年2月8日,外交部长萨索诺夫召集总参谋部、外交部和海军部的专家们开了一次会。会议目的就是讨论一旦外界条件迫使俄必须立即采取主动行动占领君士坦于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俄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讨论的焦点落在了如何扩大舰队建造计划并加快其落实速度这个问题上。会议决定立即在原计划黑海舰队3艘无畏舰基础上追加第4艘,并采取一切措施在南部尽快开始建造第二个舰队,此舰队要由最先进和最强大的战舰组成。1914年3月,海军部在沙皇、国家议会和部长会议的支持下向杜马提交议案,要求为黑海舰队紧急建造如下战舰:1艘战列舰,2艘巡轻洋舰,8艘驱逐舰和6艘潜艇。此计划将耗资1亿1千万卢布,杜马于6月24日审议通过了议案,沙皇随后签字同意。
杜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过此议案实在是令人称奇,而这些军舰的建造费用均挪用自原本批给文教和卫生机构的经费中,也许代表俄国工商界的杜马也意识到海军建设事关重大国家利益,而将国内问题和人民生活放在了次一等的位置上。这也是后来布尔什维克党一直用以攻击帝俄的口实,虽然他们后来也一直这么干。实际上黑海舰队的第4艘无畏舰即“沙皇尼古拉一世”号的建造工作在杜马通过决议前一个星期已经开始。
焦点回到波罗的海
海军部给出下一个造舰计划是在1914年的7月,其宗旨是为波罗的海舰队新造4艘总价值5亿卢布的战列舰。此计划还提出要为黑海舰队建造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当然,某种程度上看,为黑海舰队增加战列舰的打算可能属于同杜马“漫天要价”的部分,如果俄国杜马“着地还钱”的话,海军还大可“退而求其次”以保全波罗的海的部分得到通过。
于是,在海军部长和财政部通气后,他们打算在1914年10月,即暑假刚结束后将议案提交给杜马。当然,这一次提出的已经不仅是要求拨款建设海军了,海军部同时又准备了两个计划:一为奥布霍夫军工厂(为新战列舰建造大型海军舰炮)的扩建工程,预计将耗资660万卢布,二为波罗的海造船厂的扩大和重建工程(为更快的建造战舰),预计将会耗资930万卢布。海军部已经预见到此议案的财政需求会遭到部分立法者的反对。如果杜马通过了这个议案,那么1912到1914年间海军造船费用将会超过10亿卢布。当然对于提案的“着地还钱”部分,海军方面亦觉得杜马是不太可能在波罗的海舰队大规模扩建的基础上再批准大规模增强黑海舰队的决议和款项,但是基于土耳其方面新购战舰的情报考虑,在当前处境下加强南线海岸的防御和攻击力量还是很有必要,海军部长甚至认为这可能是在未来可能的欧洲大战中关系胜败的一步。因此海军部决定仿照第一个波罗的海无畏舰建造计划、即先斩后奏立即开始2艘战列舰及其配套战舰的建造工作,反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定会为他们撑腰。用海军的话来说,此决定被认为是“非常局势下的非常举动,上承接沙皇陛下圣谕的英明指引,外迫于奥匈帝国军备扩张的明显加速和已订购3艘战列舰的土耳其又要购买2艘战列舰的事实。”当然,此事的结果也毫无悬念。海军的自说自话在杜马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但是在沙皇的干预和奥斯曼舰队可能大幅度增强的事实之下,杜马的议员最后选择了妥协。
到1914年仲夏,战舰的设计工作正进展的如火如荼,不光战舰本身,战舰上的军火系统和装甲系统的设计版本也是曾出不穷。6月10日,即暑假到来的前一天,在海军部的急切要求下杜马通过决议为建造计划增拨50万卢布经费用于新战列舰的全方位基本测试和装甲防护能力测试。海军部则正积极计划于秋天开始4艘战列舰的建造,他们预料杜马会于10月份通过这个计划。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海军部预测到那时将能完成设计工作。
大战前的俄罗斯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一点是,海军扩建计划的落实需要强大的财政资源作后盾。
引用德国海军之父提尔比茨海军元帅的话说就是“……海军的建造并不是按部就班就可以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钱”。这句话清晰的指出了创立海军舰队最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战列舰的建造尤其如此,此战争机器需要用到二十世纪最新的科技成就,费用极其高昂。此外战列舰还需要强大的后勤系统作后盾,海军基地、船坞和辅助军舰的建造也是海军军费陡然猛增的重要原因。只有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富裕国家才能支持 一流海军的建设。俄国在20世纪初正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想做这些事情也属正常之举。
在世纪之交,俄国经济发展速度正逐渐加快。到1914年,俄国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四位,而在某些关键领域比如钢铁、煤炭、冶金和工程方面,正在赶超最强大的几个西方国家。而俄国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在日俄战争之后的1906~1908年,尽管世界经济正滑入低谷,而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却在不断地增长中,3年间总计增长了44.9%。在后来的1909~1914年5年间,其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4%。到1913年,其证券市价增值率稳定在每年7.2%的水平(相比之下,美国只有6.2%)。此外,俄国在工业集中度方面要好于德国和美国。国防和铁路建设的大订单一个接一个,重工业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国际上,俄国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往来日渐频繁,并且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在准备扩建海军的那几年里,俄国正拥有充盈的财政系统。尽管拥有较多的内债和外债(但这无关紧要,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和发行公债来推行国内建设,大多数最强的工业国家都曾这样做),俄国从19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财政预算无赤字的状态。自足的预算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再加上卢布币值的稳定,俄国完全能够应对计划中和计划外的财政支出;除非在极端情况下,基本不需要借贷。在1914年一战前夕,俄国拥有丰富的黄金储备,国家银行储存有5亿金卢布,国外存有6亿6630万金卢布。在这一方面,俄国位于英国之前,稳居世界第三。
而俄国经济发展前景也非常诱人。在1914年7月召开的第八届工贸代表会议后,代表们在向部长会议主席库克夫斯蒂夫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第八届工贸代表会议中代表们对工业界和贸易界现状进行深入交流之后,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任何的突发事件都不足以引发经济倒退。”国家预算的稳定增长(1909~1913年期间增长率为28%,远远超过英国和德国的14%)标志着俄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赶超当时的世界强国。考虑到俄国的工业增长率,就算采用1914年以后比较保守的数字,俄国将会在1925年之前成为世界顶级经济强国之一。
俄国的经济以这样高速度的发展也保证了俄国可以建设一流的海上力量。在1895至1905年期间,海军军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从4%增加到6%,这与同时代其他海军强国相比不相上下。不过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之后,海军获得的预算比例略有削减,以至于1908年全年没有新开建的战舰,这在近20年里还是第一次。但是在经历了3年不到的财政增长后至1910年,军费占预算比重降到了3.5%,也就是1880年的水平。不过随着俄国经济的复苏以及随之而来的疾速增长,俄国海军部正快马加鞭准备重建俄国海军,并且在不久之后其努力就能见到了成效。1911年对于俄国海军而言极其重要,因为那一年杜马通过决议同意“为波罗的海4艘无畏舰的建造划拨军费”(1亿1960万卢布),并同意“为黑海舰队的扩建划拨军费”(1亿零220万卢布,其中的8900万用于建造3艘无畏舰),海军军费猛增。至1911年,不考虑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海军军费数目再次达到了1906年的水平。
经济的发展也保证了海军经费中相对项目和绝对项目的增长。作为《帝俄海军法》的一部分,1912年6月份通过的“舰队扩充计划”(5亿270万卢布,其中1亿2440万用于4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为海军经费添砖加瓦,1914年6月针对欧洲形势和土耳其舰队即将得到显著增强的现状,杜马通过了“黑海舰队紧急扩充计划”(1亿560万卢布,其中4240万用于追加建造1艘战列舰)。
当然,不止是经费问题,要想创建强大的海军多种重要物资的持续供给就不能发生中断。NGS已经仔细计算了《海军法》项目的总耗资并于1911年将其连同草案一起呈递给了沙皇。根据这些计算,3个波罗的海海军中队的总耗资将达到21亿9250万卢布,其中的14亿400万(或者说64%)用于建造战列舰。黑海舰队的2个中队还需要额外的支出,其中包括4艘玛丽亚皇后级战舰和其他12艘战列舰。预计到1930年的时候,俄国舰队总共将会有5个现役中队,基于1911年的估计,其总费用将达到36亿5千万卢布(或者说从1911年到1929年每年2亿1300万卢布)。
海军建设的费用可能给出细账,并且有明确的比重和统计报表,但决定建设一支海军的开销并不局限于建造军舰的费用,舰队的运营是同样开销巨大的花费。其中包括:新旧基地的建设和改造费用、战争物资的供给、战舰的维修养护和升级花费、海员和岸防士兵的薪饷、海军行政费用还有设计和试验工作的费用。而且这些费用随着海军规模的扩大每年都在增长。不过对于刚走过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俄罗斯,财政上的压力已经不那么的至关重要,但俄国国内的涌动将会导致俄罗斯改天换地的暗流,沙皇在对日战争中丧失的威信将是无法弥补的……
到1914年,第三代无畏舰建造项目刚刚开始时,俄国海军复兴可称得上是万事俱备。俄国的政治目的基于海军建造计划,而改革之后的海军部成员都训练充分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并通过不断的战术训练和延续掌握了比较强的战术素养。这些人对海军的发展有着详细的计划,并胸有成竹。而政府的拨款也在逐年增多。随着国家的崛起,海军建设项目得到了经济和财政资源的强力支持。工业的发展又使得俄国有能力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而1904~1905年的失败又让俄国学到了许多教训,形成了先进的造船理念。所有这些条件保证了俄国可以成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战舰,即无畏舰。俄国在一战前的努力表明了俄国要建设一支强大海军以保护其国家利益的决心。
当然,我们也不可忘记的是尼古拉二世以及其权臣集团对杜马的渗透,不论他是为了满足一种出于君主“尊严”的心理需求,或者是真心地认为俄国的未来必须朝向他和他的幕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1914年,俄罗斯正在走向复苏,这个庞大的国家正逐步走出1905年惨败的阴影,迈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行列。而伴随之的,是俄国杜马的权力的瓦解,沙皇和他的大小喽罗们,正通过各种手段绕过宪法的制约,重新将手伸入俄国国家机器的方方面面……为他自己掘下坟幕!(待续.…)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12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