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40多个美军士兵同归于尽,中朝两国都赠予他最最高勋章!
1952年朝鲜战场,他抱着20斤炸药扑进美军坑道! 1人换40条命,炸出关键通道,中朝两国都给他最高勋章!
军事博物馆里有枚发旧的金星奖章,静静躺在玻璃柜里。 它的主人伍先华,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那年——1952年秋天的朝鲜官岱里。 他做了一件事:顶着能把人打成筛子的子弹雨,抱着二十斤重的炸药包,冲进挤满美国大兵的坑道深处,拉响了引信。 一声巨响,他跟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把拦在战友们面前的“钢板”硬生生炸开了!
这个来自四川遂宁的小伙子,牺牲的有多惨烈? 当时的战场,简直是个绞肉机。 美军在半截坑道里架起了三层火力网,轻重机枪玩命地扫射,子弹像泼水一样往外打,每分钟三百发的射速! 七百米外,我们的大部队被死死压在洼地里,头都抬不起来,冲上去就是送死。 唯一的办法,是炸掉那个要命的坑道和里面的火力点。
任务交给了伍先华和他的爆破组。 怎么炸? 炮弹都砸不烂那鬼工事,只能靠人把炸药送到坑道门口! 他们就趴在泥里、石头后面,顶着能把耳朵震聋的枪声,一寸一寸往前挪。 子弹就在头皮上嗖嗖地飞,擦着身体打进土里,火星子直冒。 每前进一米,都是拿命在赌。
小组硬是豁出命炸掉了外围的几个火力点,可最关键的那个主坑道,炸第一次竟然没成! 炸药包扔过去,只在坑道口炸了个口子,里面的敌人还在疯狂射击。 这个时候,伍先华身上已经好几处挂彩,血把军装都糊成了暗红色。 身边剩下的战友也不多了。 想撤? 完全能撤!保下剩下兄弟的命,谁也说不出啥。
但他没撤。他看了一眼身后几百米外被压得死死的战友们,又看了看那个还在喷着火舌的死亡坑道。 没时间了,再拖下去,进攻部队的血都快流干了。 撤退? 他字典里就没有这个词! 伍先华一把抓起剩下的那个二十斤炸药包——这东西死沉死沉,隔远点扔压根够不着坑道深处——他咬着牙,用尽最后的力气,像道闪电似的冲了出去!
坑道里挤满了美军士兵,枪口都对着这个浑身是血冲进来的中国士兵。 伍先华没有丝毫犹豫,抱着那个能炸塌小山的炸药包,一头扎进了坑道最深处。 紧接着就是一声让地皮都跳起来的巨响! 整个坑道被炸上了天,泥巴、石头、敌人的身体碎片哗啦啦往下掉。伍先华没出来,里面那四十多个美国兵,也没一个能爬出来。 他用自己一条命,把那条堵死进攻路线的“钢板”彻底炸碎了!
美军赖以活命的坚固工事被撕开了大口子,大部队一涌而上,拿下了阵地。 战后清理,光是被炸塌的坑道里,就扒出来四十多具敌军尸体,还不算炸飞了的。 这惊天一爆,代价是一个25岁的年轻生命。
伍先华牺牲后,他身上那份写得工工整整的入党申请书被找了出来,上面有句话:“愿做革命一块砖”。 他没食言,这块砖,是用自己的骨头和血,硬生生砸开了敌人的火线!
祖国给了他最高的敬意: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特等功臣”。 朝鲜把代表最高荣誉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也颁给了他,奖章现在就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几十年的时光,让金色的光芒都有些泛旧了,但那份沉甸甸的分量丝毫没变。
有网友在伍先华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过:“他抱着炸药扑向枪眼那刻,可能在想家乡的油菜花田吧。 ”四川的春天,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那是他再也没能回去看的风景。
前阵子有官媒发了几张照片,拍的正是当年官岱里那块被炸得像翻了一遍的焦土。 70年过去了,光秃秃的山坡早就变了个样,绿树成荫,草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片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 照片底下,被点赞顶到最热的一条评论只有短短两句话:“二十斤炸药换来的春天,现在花都开好了。 ”
有些人刷着短视频,看着那些眼花缭乱的画面,会轻飘飘来一句“这届美军不行”。他们大概很难想象,70年前,为了撕开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哪怕一道防线,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多少像伍先华这样的血肉之躯。 没有夸张的特效,没有慢镜头回放,只有战史档案里那些冰冷带血的数字,和定格在黑白照片里的年轻面庞。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23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