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呼吁中美俄共削核武,警惕中国五年追上美国,中方:不玩!

冷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核武器那挥之不去的阴影,却从未真正远离我们的视线。长期以来,美俄两国作为全球核武库的巨头,一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一份脆弱的战略平衡,这全赖一系列军控条约的约束。

然而,随着《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近期暂停履行并即将到期,这份精心构建的平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核军控格局,也因此被推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数的时代。

特朗普的核算盘

正是在这波澜起伏的背景下,特朗普在今年二月左右,抛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设想。他公开呼吁美、俄、中三国能够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大幅削减各自的核武库。

这并非他一时兴起,早在近期达沃斯论坛和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他便多次强调“去核化”以及削减军费的必要性。这番话语,无疑是他“美国优先”理念在核军控领域的一种延伸。

特朗普提出此倡议,其背后有着清晰的经济与战略双重考量。他认为,美国在核武器上的投入已然过于庞大,现有核力量足以多次摧毁世界,继续研发新型武器实属无益之举。

美国庞大的国防预算便是最好的证明,近期公布的2025年国防预算高达8950亿美元,几乎占据了全球军费的近四成。这笔巨款,在他看来,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去处。

他主张,通过核裁军节省下来的巨额资金,能够转而投入到美国国内的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这无疑是试图将战略开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内福祉,以赢得选民的支持。

中国力量:崛起的挑战

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则源于对中国核力量快速增长的战略焦虑。特朗普明确指出,中国的核力量发展迅猛,预计在五年内,甚至可能到2030年,其核弹头数量就可能达到美俄的水平。

五角大楼的预测数据也支持了这一判断,认为中国届时将突破1000枚核弹头。这种迅速的崛起,让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坐立不安,生怕未来的力量天平会悄然倾斜。

因此,特朗普认为将中国纳入三方谈判势在必行,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谈判限制中国的核扩张。他渴望以此维持美国的战略优势,并避免全球陷入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

他反复强调核不扩散对于三国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试图为这一倡议披上维护全球安全的合法外衣。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内含深远的战略考量。

他甚至声称,俄罗斯对大规模核裁军也表现出了兴趣,这为他的三方谈判构想增添了一丝可能性。然而,这种多少有些一厢情愿的表述,很快便遭遇了现实的严峻挑战。

中国:不玩这套不对称游戏

面对特朗普的倡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在今年二月和八月均给出了明确且坚定的回应:拒绝加入三边核裁军谈判。中方立场的核心论点,在于中美俄三方的核力量数量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更何况,三国的战略环境和核安全政策也截然不同。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任何“一刀切”的裁军方案,都显得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数据显示,美俄两国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均在5000枚以上,而中国公开的核弹头数量则在500至600枚之间,与美俄相比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种数量上的不对称,使得要求中国加入三边裁军显得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中方指出,美俄两国掌握着全球九成以上的核武器,理应率先大幅削减自身的库存。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核国家参与核裁军创造公平的条件,而不是将压力转嫁。

中国认为,这种要求其加入三边裁军的做法不符合平等原则。例如,美国削减1000枚核武器可能无伤大雅,而中国削减1000枚则意味着几乎清零,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牺牲。

中国还特别强调,自身坚持“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动用核武器。这与美俄的核战略存在本质区别,也决定了中国发展核力量的目的是为了自卫防御,而非进行核威慑或核讹诈。

中方认为,特朗普将中国力量描述为“太强大”,这是一种“捧杀”策略,体现出对中国缺乏基本的尊重。中国支持多边核裁军,但前提是必须公平合理,不能搞“一刀切”,需充分考虑各国安全环境和核力量规模的差异。

俄罗斯:牌桌上想多几个人

与中国的坚决拒绝不同,俄罗斯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复杂,充满了战略上的考量。俄方对恢复核问题对话表示期待,认为任何核安全议题都应得到认真讨论,这似乎与特朗普的倡议存在某种契合点。

然而,细究之下,双方在谈判机制的选择上却存在明显分歧。俄罗斯倾向于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五方机制”,即除了美俄中之外,还应将英法两国纳入其中。

这表明俄方希望通过扩大参与方,来分散自身的战略压力,并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共识。这与特朗普仅限于美俄中三方的设想大相径庭,显示出俄方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尽管特朗普提出了三方会谈的倡议,但美俄两国在近期仍然继续进行着双边框架下的沟通与接触。今年三月和八月,美俄代表在阿拉斯加举行了峰会,主要讨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延长问题,中国并未参与其中。

此前,在今年二月,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一次长达90分钟的电话沟通,也涉及了双边关系及核军控议题。普京在今年八月也曾提出美俄可能签署新的核协议。

这些都表明美俄两国在核军控问题上,仍然优先考虑通过双边渠道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长期以来的默契。从二战原子弹爆炸以来,核武器的毁灭性力量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

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达到顶峰,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恐怖平衡”概念形成,促成了核军控条约的诞生。美俄两国在核军控领域的长期互动,正是这种“恐怖平衡”原则的延续。

笔者以为

特朗普提出的三方核裁军倡议,无疑为全球核军控格局投下了一枚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然而,核力量的严重不对称、各国战略利益的根本差异,以及对公平原则的不同理解,使得这一倡议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共识。

全球核裁军的未来之路,依然充满挑战,荆棘密布。任何真正有效的多边框架,都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和核心安全关切,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实现真正的全球无核化,需要所有核国家以更加尊重和务实的态度,共同寻求平等且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注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需要各方拿出真正的智慧和勇气。

http://omashta.com/xinwendongtai/447522.html

QQ咨询

QQ: